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秋分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风清露冷秋期半

文\杨金坤

编者按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秋分是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至,昼夜均,寒暑平。在这一天,太阳达到黄经180度,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古人把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三候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秋分之日正居于秋季九十天的中间,是初秋和深秋的“分水岭”。二是此日同“春分日”一样,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

北宋文学家谢逸在《点绛唇·金气秋分》一词中写道:“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好像一夜之间,桂花就飘香了,桂花香随着一阵又一阵风飘来,让人心情愉悦起来。和桂花一起飘香的,还有栗子香味。有了桂花香和栗子香,“人间最美是清秋”已经呼之欲出。清秋,也不动声色地穿过时光的罅隙,晕染了季节的眉梢。

和其他节气一样,古人也把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渐盛,所以不再打雷了,故有“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的说法。“蛰虫坯户”说的是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则说此时降雨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分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开始变少。

中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俗,秋分祭月由来已久。《管子·轻重己》记载:“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可见秋祭与丰收有一定的关系。秦汉及其以后各个朝代均沿袭这一习俗。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也会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随之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秋分日最低气温有可能降到0℃以下,偶可见到漫天柳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秋季罕见雪景。

秋分是农业上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地区有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时节种的麦自然是冬小麦了。“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也是果实累累、众生喜悦的季节。因为适时和美好,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于是,秋分的内涵丰收节的喜庆里便更加丰富了,一场农民的嘉年华在秋分这天拉开了帷幕,大江南北洋溢丰收的喜庆:稻浪起伏翻滚,稻穗沉甸甸,农家屋檐下挂满了玉米,大豆的叶子也终究黄了,落了一地。豆荚肚子胀鼓鼓的,仿佛随时会炸裂。因此,不能等到完全成熟才去收割,不然“啪”一声,豆粒落在枯叶里,就再也归不了仓。

花生粒粒饱满,在秋分时节早已撑裂了土壤。儿时放学,我们几个小伙伴会一起去拔各家地里种好的花生。由于是沙土,虽体单力薄,也能揪住茎叶把花生拔出来。轻轻抖掉泥土,一串串花生散发清新的气息。摘下的花生几个人分着吃,剥开外壳,胖嘟嘟的,轻轻一咬,生脆爽口,清香四溢。每到这个时节,母亲也会把刚出土的花生洗净,加盐煮着吃。那滋味甜糯醇香,余味悠长。

秋分的风越过山冈吹进果林,香味先扑过来。半绿半黄的叶子半遮半掩着果,色泽从开始的青,一丝丝慢慢变化,变成青黄、浅黄、老黄,抑或浅红、嫣红、深红,它们是苹果、柿子、枣儿……石榴圆鼓鼓的,头上兀自顶个小小的“王冠”,外皮透着红,裂开处可见一口“皓齿”。剥开后抠几粒籽,红宝石般晶莹透亮,嚼在嘴里,汁水丰盈,滋味酸甜。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秋天的一切美好皆随秋分而至。秋分过后就是天寒地露了,黄叶满山,夜深夜凉,藏在草丛里的蛐蛐的叫声凄清缠绵,不知不觉中,秋意已上窗。而我闻到的,却总是田间花儿与果实的迷人芬芳。

秋分的传统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古时在南方部分地区,人们有在八月十五晚上拜祭月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2.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我国很多地区,秋分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很多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秋分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在饮食上,古人认为秋属肺金,为了顺应自然天时,秋日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食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和甘润的果蔬。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为了犒劳一年的辛劳,过去在秋分这天农民要按习俗放假,有的地方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煮一些不用包心的汤圆,搁在田边地坎“粘雀子嘴”,防止它们来破坏庄稼。

5.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北方很多地区都有放风筝的习俗。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雷公虫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6.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有关天文专家表示,鸡蛋其实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中(理论环境)可以一直保持竖立的状态。

古诗词里话秋日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秋分至,重重叠嶂雾遮掩,满山红透枫林晚。秋分日居于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季也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一首首不止悲秋的古诗词里,道尽了秋日的绝美。

文\陈赫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在秋分时节,秋高气爽,遍地红枫,枝头桂花,别是一番姹紫嫣红。面对如此美景,自然是少不了古诗词的相伴。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唐代诗人元稹,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在这首《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诗中,诗人用抚琴的方式,迎接这个节气的到来,感受秋分之意。尤其是这首诗的尾联,以大雁南飞的描写,意味着秋天已过半,更意味着人们对于时光的一种叹息之情,也体现了诗人一贯的诗风: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天真的是让人感觉悲凉的季节吗?未必是这样吧,轻微的寒冷正是最让人感觉舒适的天气。碧绿的荷叶虽然快要落完了,但是粉红的荷花却还在盛开,新长出的荷叶就像最小的铜钱那么大。

宋代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在《秋凉晚步》一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傍晚散步的所见所想。当其他人都在伤感枯败的芙蕖的时候,诗人却看到了犹生的小叶,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秋天不仅仅有萧瑟的风,同样也在孕育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秋分与中秋,常常是并行的。在苏轼的这首《阳关曲·中秋月》里,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相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团圆,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秋分,这是一个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日子,含蓄的秋草,多姿的秋色,给诗人以灵感,给词客以情怀。让我们也打开一卷诗词,遇见最美的秋分。

原创文章,作者:文人墨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24jieqi/jieqizhishi/74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午10:31
下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午10: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