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读书,每每读到场景描写,便停下来想一想,脑海里构画的都是书中场景。我猜测这个习惯也许跟我学画画有关。
最早自己阅读的书无非是王一梅、冰波、徐玲的童话书。这些大多数都随着时间被遗忘了。唯有一本王一梅的《雨街的猫》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记得的原因是结尾处的场面被我构绘在心间。难忘雨街不下雨的黑夜,屋顶上与月光交融的惆怅,随风而去的魔鬼,街角的老渔夫……皆被我绘下。至于那支小提琴曲,则在我回忆时响起。
接着又一本触动我的书出现了,那就是《三体》。《三体》场景很多,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什么“夜游卢浮宫”、“水滴撞飞船”,而是第一部结尾中日落景象。染红云海的血色夕阳已经被我刻在DNA里了。此后,我一旦看见日落就会立刻想起这个场景,“人类的落日”便在脑中浮现。
同时为了创造场景,我也很努力。《三体》在第二部中有一个很盛大的太空作战的场景,讲述了飞船排列的间距。我便对一艘飞船的宽度很感兴趣,所以就做了一件看上去很傻的事情——我真的动手计算了一下,似乎有200米!
因为这个习惯,我就很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初读课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便对那文中的“百草园”很是向往。苦于课文中的图不是“百草园”,只能自己想像,把文中的菜畦、石栏、黄蜂、皂荚树、叫天子等事物通通被我再次的绘画出来。我脑中的“百草园”胜似天堂。可一看老师PPT上的百草园的图,我又无比的失望——鲁迅先生童年待过的百草园怎得跟我想的有些不一样?家中《朝花夕拾》的“百草园”插图还勉强够看。
王尔德的故事集,曾有一段时间很受我喜欢。《渔夫和他的灵魂》中的场景,渔夫抱着美人鱼痛哭。大海哭泣着,苍白的月光下是一段悲伤故事的感人场景。可我在意的却是旁边的插图:图中,美人鱼身下有影子。可影子是形魂的身体,美人鱼没有灵魂,为什么还有影子呢?随后我又觉得自己不认真读书了,看插图干嘛?有道理,于是我强压下好奇心,继续读书……
时光飞逝,十余年华在眼前成为过去。多少次,我面对生活中的片刻美好发愣。那些经典人物与场景,一次次在我眼前出现。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一切美好都站在我身边。这时,就算是孤独也不会寂寞吧!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chuzhongzuowen/3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