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我也想说,生活有时固然很残酷,但美的本质始终贯彻其中,不曾远离;我们爱生活,其实就是爱美。生活的内核是美,美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卢梭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此言得之矣。一朵微小的花可以唤起我们沉睡寂寞的灵魂,一片飘浮的云能够勾起我们无限的思古之幽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奔塞外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赴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这是自然之美。王希孟的《长江万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师旷的《阳春白雪》,伯牙的《高山流水》;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屈子的《离骚》《天问》,李杜的灿烂诗篇:这是艺术之美。除了自然美、艺术美,我们生活中还有风俗美、人情美,我们生活在被美“包围”的世界里。可以说,美与生活构成了一体两面的关系。
我们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同样也应创造美。即便自然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需要人类社会共同维护,更不用说其他领域的美,自然是需要人的主动参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发现美的眼睛也荧荧若繁星,皎皎如秋月;而欣赏美的人却不能说所见皆是。对美的欣赏需要我们具备基本的审美素养。这一要求对美的创造者来说同样适用。遍布“唐氏症患儿”画风插图的“毒教材”正刺痛着国人的神经,肆无忌惮地挑衅道德伦理与法律法规的底线。我们借助自媒体平台表达强烈的愤慨,我们无比热切地追怀八九十年代“浓眉大眼”“喜笑颜开”的质朴明亮画风。这说明什么?我们的人民大众比一些所谓的专业美术工作者拥有更为健康的审美素养,更为光明的生活心态,更为淳朴崇高的信仰。“毒教材”“毒资料”甚嚣尘上,个中缘由,令人深思,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
须知,美不是抽象的符号,不是空洞的名词,美是一种资源,需要发现、开发、利用,但更需要创造。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美的生活是绝望的荒漠,是漫长的黑夜,是真正的残酷。难道我们忍心让我们的国人与后人在痛苦的深渊中沉沦?
美照亮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庆幸生逢盛世,远离贫穷和战乱。当然,在感恩的同时,我们也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弘扬美,创造美,坚决抵制并消灭一切“假恶丑”。
还生活一片朗朗青天,让美更加光明燦灿,从而照亮更多的地方,照亮更多的人,这是我辈应尽之责!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chuzhongzuowen/4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