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黄花岗,七十二番坚守。
百年前的一个夜晚,决然的男子在小小一块方帕上留下给妻的别言:“意映卿卿如晤……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永谋福也。”男子在绝笔书托付给友人之后,一路离开广州。他就是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而数日后,觉民英勇就义。
湖应青山总无语,后人凭吊立斜阳。
每每看到《与妻书》那样动人的句子,不免感动,感于革命烈士为国民国土国荣的守护,更感于他们心间对爱国情怀的坚守。
坚守的,是叶对根的情。
一场场同样的坚守在中华大地美丽上演:那为祖国“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瑾,那为国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那火车前执爱人之手,低语“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的革命者蔡锷,每一个动人的坚守的身影都停留在一个定格的画面,深印在怀想他们的人心中。
是的,那是叶对根的情,那是人对“祖”的情,那是一次次的坚守,捍卫了国人心中对“中华”的浓浓爱意,伟大的人不仅坚守着自己心中对此种情怀的依恋,同时也激发着代代国人,共同坚守一份“叶对根的情”。
然而,恋根情怀的坚守在百年传承中似乎有些飘摇。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爱国情怀在某些人内心深处发生了断裂,一片片或破败或鲜活的落叶,执意挣扎着逃脱枝干,不作告别,便随风而去。
哪里有叶对根的情?
美丽的坚守一再断代。
作为同在一棵树上抽芽生长的叶,我们怎能纵容那些“动摇”的发生,我们与土地下的根有脱不了的干系。如果“祖国”在慢慢变成“国家”,“国家”退化为“国”,“国”成为一个生硬的“框框”,出生证上一个“框框”,那又何有心的归属?我们所要的,不是一个身份,“祖国”的概念,不是一个名词的局限。我们源自同一个血脉,便应该坚守,坚守我与中华的依托,坚守叶对根的情谊,并坚守着这一代代传承的坚守!
愿叶,牢牢守住,对根的情。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chuzhongzuowen/4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