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以身许国的心声;“不学诗,
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是孔丘立身的心声;“力气不是财,用完还能来”是宋礼公立家的心声。
自林则徐后,虎门销烟震慑了嚣张英匪;孔丘之后著《论语》明中华文明之基;宋礼公以持家之道持国,终开大宋之盛世。
一个民族的文化,便是这个民族的魂。无论立国,立家还是立身都不可摒弃。中华民族的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正是因为我们不变民族之魂,砥砺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必当传承民族之魂,为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
纵览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传承民族之魂,开创了一番伟业。百年前,当宋太祖任赵普为相,命之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方令国泰民安;毛泽东饱读诗书,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名开辟新中国;屠呦呦不忘其名字由来,以《诗经·小雅》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己任,奋发图强,终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填补了中国药学界诺奖空白。
当一个民族有了它的精神,这个民族才是强大的。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传承民族之魂,是实现中外文化交融的粘合剂。仰望星空,我们看见了一位在远方眺望的世纪老人。那就是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在《朗读者》节目中,他毫不掩饰对翻译事业的热爱与对实力的自信:“诗译英法第一人,这是事实。”若不是许老传承民族之魂,推进中英文化的融合,他或许只是个优秀的英国文化学家而已,若不是他传承民族之魂,投身翻译事业,许老何以获国际翻译最高奖“北极光”奖?
传承民族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火车头。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当刘慈欣带着《三体》出现在科幻“星云”奖的颁奖台上,我们看到了儒家之“仁”对于宇宙和人类的大爱;当余华在法国被授“法兰西文学骑士”称号时,我们忘不了《活着》对历史的反思,《许三观卖血记》对道德的超越;在杨振宁在量子力学和弱引力场领域获得巨大成就时,他毅然回国担任中科院外籍院士。若不是他们传承民族之魂,刘慈欣何以凭借一支生花的妙笔,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高度?
余华何以用犀利的目光看穿文革时的人性泯灭,实现对当代人的道德警醒?杨振宁何以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回国培养大批物理学高材生,以振兴中国民族工学的萎靡?
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些有着民族之魂的人们的推动下,方能崛起为东方巨龙。“蛟龙”入海,“神九”飞天,“复兴号”运营……多少的成就汇合着期待与拼搏,一步步地达到伟大复兴的目标。
传承是一首歌,传承是一段诗,且歌且诵,我们目送着中华民族的远行。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gaozhongzuowen/1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