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今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他用一生的沧桑来谱写这华夏的盛世,深藏功与名。
“雄鹰”的腾飞离不开羽翼的支撑。而黄旭华就是羽翼的最内层的一根,豪不起眼却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是世代从医的他,在经历过“七七事变”后深有所感,觉得祖国应该强起来,便弃医从科技,就读上海交大造船系。为国家做科研工作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他离家三十年未归,被称之为“不孝”。
母亲每次来信问及到工作相关的事,黄旭华都不得不闭口不提,从事国家科研工作要对工作内容地点绝对保密。黄旭华自述自己是客家族人,因常年不回家,常被女儿以“客家人”代称,一语双关,意思是说黄旭华回家是做客,想想这背后有多少的辛酸与泪水啊。
一九七四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试水,这背后是无尽的努力和无数次的尝试换取的成功。中国核潜艇的建造,最初是靠苏联老大哥,但老大哥不帮助我们之后,中国只能自力更生了,一切从零开始。黄旭华与他的战友们用极有限的情报网络寻找着零碎有用的信息,然后将获得的信息拼凑在一起来了解核潜艇。他们买来两个美国的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又拼,拆了又拼,就这样不知道试了多少次才对核潜艇有了整体的了解。
核潜艇试水成功时,很多人都写好了信寄回家,交代自己未完成、来不及处理的事,这无疑就是遗书。核潜艇的试水是十分危险的,有可能便是艇沉海底,一去不复返。为了稳定人心,身为总师的黄旭华决定同大家一起下水,亲自参加试验。十五米,十米,五米,到最后一米一米深入下水,在距水面一百米的时候,他们取得了胜利,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的是一片欢呼,拥抱,热泪盈眶。战友们要总师为这次试验题词,黄老便挥笔题了一首诗: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老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爱大国而有愧于小家,黄老一心扑在核潜艇研制上,三十年没日夜,曾引起过家人的误解。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先生,如今九十多岁的高龄才让人们认识到他。他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一生。有这些人,华夏之光才能万古不灭。
“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时光像火炉,融化过去,又催生新的未来。像黄老这样的英雄们正是催生未来的主要力量,让历史将英雄们铭记史册!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gaozhongzuowen/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