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曾言:“上帝热爱人类,让有思想的人分散四方。”
当物理大师云集在繁丽的会场高喊:“世界物理的两座大厦已经落成”时,后世的人们发现了浮于上空的两朵乌云;当汤姆孙兴奋地发现葡萄干蛋糕模型时,又何曾知晓他理论的谬误?由此可见,哪怕是当今社会科学可证的问题仍历经一次次的推翻与发现,何况是无定论,哲学不可证的道德伦理问题呢?
出现分歧是必然的,千年前尚有百家争鸣,此时的分歧是否正如王小波引罗素之语,“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一样珍贵与可幸。思考衍生分歧,若是“单一机械”的一味接受才是可怕的和平。人生是一场博弈,只有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才能使自己的道德涵养以至于思想得以升华,使人生的厚度得以延伸。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如此多元包容性的社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以我们个人的价值与思想往往受到社会的影响。从媒体传播的主流价值,到生活其中的普世价值,甚至网络上鱼龙混杂的营销号与头条热搜,无不改变着我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道德准则。
当媒体宣扬正,如“着汉家之衣,兴汉家之风”时,我们看到了“汉服复兴”;当多数民众宣扬恶时,又会有多少人去批判明星“有钱不捐”呢?
既然主流影响人们的道德天平,那么身为传播主流的媒体更应肩负起传播正能量与价值的责任,而身为普罗大众也应该谨慎言行,多加思考,摒弃“杠精式思维”,不立于道德最高点去批判,而是去理解与包容。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纵然对于不同事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准则,但对于一些事情,人们的道德底线是绝不退让甚至趋向唯一的,如D&G辱华事件,各国各地的中国人都怀着一腔热血,抱着“吾辈身后就是祖国”的信念,去捍卫国誉。由此看来,底线,这个意味道德判断边缘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确立自己绝不退让的底线,既是对自己原则的坚守,亦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为什么?
因为道德伦理问题的分歧是一场浩大的辩论,情法之间尚不互溶,如何保持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呢?那就是在听取论词时,坚守自己的底线,取精去粕。这样当我们正确的价值与思想被否定时,才能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勇力。
人生是一场博弈,思想的巨人往往带着他们的道德准则立于高处。与高手对弈,是思想的碰撞,是灵魂的升华。当你与他们对话,你会惊讶地发现,思维引领你的,人们所追求的,那些所谓的产生分歧的道德准则,不过是对真善美的趋同啊!
【点评】
本文有三个优点:一、紧扣中心问题,思考较深入辩证。从道德分歧之必然及普遍谈起,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其弊其利,然后又从社会中人的主动主体角度,谈分歧在某种程度上可达为共识,低而言之,有道德底线在控制着分歧;高而言之,有高境界的道德追求在召唤。层层深入,起承转合,自然又从容。二、紧扣现实,视野较为开阔。本文关注现代物理成果,关注现代人的思想及人生价值追求和人生困境,又从生活到人生到群体与国家,这些都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借此来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较为有力。三是较显而易见的是,引用丰富而自然,不是为掉书袋而用,不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不足之处也不少,如有些论证不够严谨,有的地方流于简单,如反复强调多思考,好像惟此一条即能解决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gaozhongzuowen/3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