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间地狱的哭泣
我怕滚滚的历史车轮
将这雄浑悲壮的岁月淹没于车轴之下
我怕茫茫的无情风雨
将这悲恸泣血的往事洗刷得杳无痕迹
我怕一劳永逸的幸福生活
将这民族屈辱的回忆吞噬得一干二净
——————-题记
1937年7月7日,万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儿女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图中的这张旧照片,讲述的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一个悲惨的故事。它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一名女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这年的8月13日,穷凶极恶的日寇大规模进攻上海,悍然发动了”八一三事变”。为了躲避战火,人们纷纷扶老携幼,涌向位于上海市区南面的火车南站,准备从那里乘火车离开上海。8月28日下午两点,逃难的人群如潮水一般涌向火车站,广场上、候车室里、月台上、人行天桥上到处是难民。这些难民中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以及抱在怀中的幼儿,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凄苦、无奈、惊恐……
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一个约摸只有三四岁的小男孩,他的爹妈给他取了一个吉利的名字,叫和平。小和平乖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好奇地看着川流不息的行人,奶声奶气地问:”妈妈,我们要去哪儿?”妈妈望着可爱的和平,轻轻叹了口气,安慰道:”乖,我们到爹那里去。”妈妈心里很清楚,她又哪里能找得到小和平的爹!自从前不久战事吃紧,他爹被征去当兵后,一直音讯全无,她和孩子一直惦记着他,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这不,战火已经在上海持续了十多天,她只好带着小和平准备离开这个炮火连天的地方。
“飞机来了!飞机来了!”突然他们母子听到有人惊恐地喊道。小和平吓得打了一个激灵,随人们一起抬头望天。只见几架飞机就像黑色的幽灵一样在低空盘旋着,发出刺耳而可怕的”嗡嗡”声。正在大家惊魂未定时,飞机突然像凶狠的魔鬼似的,齐刷刷地向黑压压的人群俯冲下来,并扔下一颗又一颗炸弹。只见火光一闪,紧接着传来了声声巨响。顿时火光冲天,广场上、候车室里、行包房里、月台上……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后,浓烟四起!在熊熊的烈火中,刺鼻的浓烟弥漫在空中……
被炸弹包围的人们像受惊的羊群,到处乱窜。但那些可怜的人们哪里逃得过炸弹的魔爪。只听”呜……轰!”炸弹在人群中、建筑物中迅速爆炸!只见、候车室、月台被轰塌了!行包房被震塌了!人行天桥被炸裂了!……一时间,血肉横飞,死伤累累。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消失在火光中、倒在血泊中,而更多的人则被埋在了废墟里。这些可怜的难民最终没有逃离死亡,不明不白地就成了这场罪恶屠戮的牺牲品(后来据统计当时至少有数百人丧生)。他们中大多数只是手无寸铁的无辜妇女、老人,以及抱在怀中的还不谙世事的幼儿!
惨绝人寰的轰炸终于结束了,鬼子军机的魔影终于消失在天际!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在则变得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低微的呻吟。轰炸后的上海火车南站一片废墟,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尸体上面还压着倒塌的木板和砖块。整个火车站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格外阴森恐怖!
离天桥不远的瓦砾堆里,坐着一个孩子——和平。他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恐怖的场面!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张着嘴拼命地哭喊着,连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在这个死人堆里显得格外的凄厉。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的哭喊声找寻他相依为命的妈妈。然而,这声声地哭喊却没能唤来他的妈妈,就在刚刚不久,一颗炸弹即将爆炸的一瞬间,出于母亲的本能,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和衣服紧紧护住孩子小小的身躯。小和平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可是他妈妈却不幸被四处飞溅的弹片给击中,而倒在血泊之中! 小和平显然不知道,他的命是妈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当他从弥漫着浓浓硝烟的废墟中挣扎着站起来时,发现他的妈妈静静地躺在不远处的死人堆里,满身血肉模糊!年幼无知的他,拼命地摇晃着妈妈的身体,可是妈妈没有任何回应,就只好趴在妈妈身边,继续不停地哭泣着,那一声声凄惨的哭声惊天地,泣鬼神。他不知道一动不动的妈妈已经成了鬼子炸弹下的冤魂,也不知道自己从此将成为这场罪恶战争中的孤儿,更不知道今后该如何生存……
灾难发生后不久,大批的救援人员和记者迅速赶到了现场。小和平成了这场大轰炸中极少数幸存者,他恸哭的悲惨画面也被一名记者拍了下来,成了一张记录历史的珍贵照片。后来他被送到一所孤儿院,在孤独与苦难中慢慢长大。长大后,他又到处打听生父的下落,可是让他绝望与悲恸的是,他的父亲也死于这场战争!像千千万万个孩子一样,他成了战争中的孤儿!战争让他家破人亡!
这场可恶的战争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 我相信这张记录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滔天罪行的照片,也会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为我的文章作结吧:
机群魔影黑云倾,上海南站遍冤魂。
恶弹狂投唯兽性,可怜稚童变孤身。
横遭屠戮因贫弱,抵御侵凌赖富荣。
今日重观须振起,莫忘血史筑长城!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gaozhongzuowen/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