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400字五年级(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1026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08:29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08:35

相关推荐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讽刺这个世界)

    这个暑假,我读了《格列佛游记》,时至今日,主人公格列佛漫长的16年航海生活仍令我记忆犹新,并且充满了好奇。《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约翰·斯威夫特的成名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书中…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0日
  •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亲情是伟大无私的)

    这天老师组织我们集中观看了《背起爸爸上学》的电影,从中我懂得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要关心父母,努力学习。 电影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用转勺子的方法决定谁来上学,而勺把正好对准了石娃。石娃非…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0日
  • 读一本好书心得体会《城南旧事》读书心得体会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体会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一首让人回忆离别的歌谣在《《城南旧事》》中浮现。   《《城南旧事》》读了后,感觉到有一…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3日
  • 关于水仙花的散文(水仙的魅力)

    我养水仙,养两盘,每盘三个球,买的时间上隔开来,花期自然也不同。一盘赶在春节前开,开满整个年,一盘春节后开。这样春节的时候有花,过了春节好一段时间依然有花,我管这叫做冬与春的融合,…

    体裁作文 2024年10月8日
  • 红楼梦读后感(敢于反抗的高洁灵魂)

    红楼一梦四百秋,读痴古今钟红人。 《红楼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不是同一个层次。 《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是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在收集总结补充完善千…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28日
  • 关于油菜花的优美散文:油菜花儿静静开

      暖暖的午后,阳光静静的照在大地上,田里里油菜花正静静地开着。患老年痴呆症三年多的罗奶奶坐在一把藤条靠背椅中,一如那静静开着的油菜花。   12岁那年,罗奶奶就被送到地主邓继发家…

    体裁作文 2022年2月4日
  • 关于安全的演讲稿(精选范文2篇)

    校园安全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利用今天红领巾广播站的时间,我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有关交通安全的话题。   同学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衡阳的车辆越来越多,马路上车…

    体裁作文 2023年3月3日
  • 五朵金花观后感(苍山洱海畔的爱情与青春)

    1959年,新中国迎来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全国上下正是一片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人们对于生产生活有着无限的热情,而新中国此时此刻也需要一部电影来反映新中国的美好风貌。于是在中…

    2023年1月13日
  • 拿破仑传读后感(智力的巨人,生活的俗人)

    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的所有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在我死后仍将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拿破仑 在法国大革命的混乱年代,各股势力走马灯般在权力的舞台上表演,共和国与…

    2023年2月2日
  • 狼图腾读后感(主人公与狼的故事)

    《狼图腾》这本书是一部关于狼的史诗性的著作,其作者是姜戎,书中描述了两个北京的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蒙古大草原插队,在这里他们生活了11年,这期间他们在草原上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

    2022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