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外乎“出发”二字
介绍一下英国女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故事很简单,某个老人花了人生中宝贵的45年在同一家公司做事,退休后和老婆分房睡,每天无所事事,突然接到一封老同事的来信,说她正在疗养院经受癌症晚期的折磨。于是,他写了封短短的慰问信,出门找邮筒寄出去。
走到第一个邮筒前,他有些犹豫,仅凭几十个字,能表达清楚他的关心吗?他思绪不断,经过一个一个邮筒,甚至错过了邮差。然后他停下打了两通电话。一通打至疗养院,要院方转告老同事:“请告诉她,哈洛德·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着就好,因为我会来救她,知道吗?”再打给老婆,说他要一路走去探望同事。
哈洛德住在英国南部,疗养院则在英国北部的苏格兰。他既未换上适合走路的鞋子,也没准备必要的装备,就这么往北走去。前后走了87天、627英里。初期他还住小旅馆、吃餐厅,后来想到把退休金花在旅途上未免太对不起老婆,便干脆捡了床破睡袋,风餐露宿。
走着走着他发现,原来以前每天开车上下班的道路景致如此丰富多彩。风景、环境与植物,过去他都未曾留意。
“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地用双腿走路的时候,脚下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看到的唯一事物。”
哈洛德反思他过去的人生,有了全新的体会。
我以前也曾试着做过类似的事。上班时我的公司距离家15分钟车程,每天我把车子从月租3000新台币的停车位开上马路,笔直地走,一个弯也没有,到了民权大桥桥头的办公楼,转进地下停车场,晚上则反之亦然。
有天车子的电瓶坏了,我改成坐公交车,总共7站,发现相同的路竟有不同的感觉。后来公司搬到万华,更远了,有时候非得开车,有时候则骑车。最初骑一趟要70分钟,后来仅花50分钟。骑车途中享受着穿行于小巷子、河滨的乐趣,每天走不同的路线,活了大半辈子总算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
好处:逐渐熟悉了这个我生活的城市,再说无论骑车还是走路,都有助于健康。
坏处:养成了走出去再说的毛病。
以前出去旅行得花时间思考、选择,现在,我会对老婆说,收拾好行李,上网订好票就出发吧。
今年1月,我们便又出发,去日本的岛根县。当地正值大雪,我们走得跌跌撞撞,不过我又发现另一个真理:幸福并非有其固定的标准,而是比较之后产生的。
在大雪纷飞的山道间找旅馆,好不容易找到,别说温泉,光是泡热水澡都觉得幸福。缩着脖子见路边有家卖关东煮的小店,奔过去坐在料理台旁,每一块鱼板的甜味都胜过米其林餐厅的法国菜。走在寂静的出云大社,看着被大雪罩住的庙顶,脚下的湿冷也就不觉得难熬了。
以前习惯斤斤计较每一分、每一秒,稍一堵车,“三字经”便从口中飞出;餐厅服务生动作稍稍慢点,开口便是“叫你们经理来”。放慢速度之后,恍然明白,不论多在意时间,浪费掉的时间还是不少。别的不说,每天光在手机上敲的字,一年下来都够完成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了。
出发吧。因为少了完美的计划,必得损失若干时间,不过为了出发而制订完美的计划,不是也挺花时间的吗?
小说里的哈洛德先生經过几十天孤独的旅行,接触了不同的陌生人,但大部分时候还是自己跟自己聊天,感慨生命中的“错过”。错过了太多,可是他没错过见老同事最后一面,没错过挽回与老婆日益淡薄的感情。他没错过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最后的岁月。
人生无须事先规划,无须丈量进度。人生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只有——出发吧!
要是很久没看书,忽然想找一本看看,买本书吧,不过几十块钱,穷不了你,富不了出版社。如果怀念老妈的味道,搭车回家吧,一盘热腾腾的水饺在等着你。
前阵子一个人出国,回来后问老婆,我不在的时候她在忙什么。她很神秘地说:“每天做一桩以前不会去做的事。”
我再三追问,她说了几桩:一个人进电影院、一个人喝下午茶、和许久未见的朋友爬山。我说,这些事我在她也能做,她说,不一样。
好吧,既然我出发后,她也随着出发,那我干脆随书里的哈洛德走一趟长点的路。老婆好奇地问:“那个哈洛德走的路在哪里?”我说:“英国。”
“我也要去。”
我恳切地问她:“全程600多英里,吃得消吗?”她也非常恳切地回答我:“你慢慢走,我在伦敦等你。”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