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日,一场罕见的雪,纷纷扬扬的落。
一片素白,拉开了冬的序幕。
这场雪,来的早,落的急,仿佛一下子就素简了整个世界。
早起的时候,是雨。在我短暂的洗漱后,就变换成大朵大朵的雪花飘了。
站在窗前,欣赏雪,也有了码字的念,是颂这场喜人的雪,还是诵刚来的冬,我都是喜欢的。有了写的念想,那些名诗佳词便也纷至沓来。
像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如冯伯规的《岁晚倚栏》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这是陆文圭的《立冬》
最应时应景的诗该是: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尤袤《雪》
是啊,这场初冬的雨雪是从夜间就开始了,静静的夜,时而檐水滴嗒,稍时又雪打窗棂,轻轻的风,裹着雪,也挟着雨。我沉浸在名诗的意韵中,也欣怡着越下越大的初冬雪。
“这雪呀,比去年一个冬天的雪都要大。”
老伴哪会儿站到门前的,我都没注意到。这是见到大雪后的她,不由自主发出的感慨吧。
她这么一说。我细思起来,可不是吗,连续几年的冬天,都没怎么下雪了。更别说刚刚入冬,又恰好落在立冬日这一天的大雪,该是难得一见了。
我在窗前,她在门间,不约而同的看起雪来。
是因为雪的早来,还是雪的样子太美!
我看的如醉如痴。
她看的深情款款。
默默的她该想些什么呢?
良久,又是她自言自语的说话声:
“这场雪呀,正好覆盖了入冬的小麦。庄稼人家都会喜欢的雪呀。”
说完,她转身收拾早饭去了。
大概都是农村走出来的人吧,到了近七十岁的年龄,念念不忘的,还是农村的印象,乡村的事儿,说的还是庄稼地的那些老话儿。
不过,这可都是实在的情感,内心的牵绊呀。因为,农村有我们曾经的过去,曾经的家,也是我们生命的根。
望着走进厨房的她,心里写一篇文字的念头更深了,写吧,记下立冬日的雪,写下她与我共同的乡情,乡恋,乡念,就算给我俩淡淡的生活,涂一抹色彩吧。
平常日子里,她对二十四节气记得特别清楚,特别是与庄稼人相关的节气,有关的谚语俗话,她都会不自觉的说出来。比如,今早,我刚要起床时,都是五时半的点了,室内依然漆黑如夜。她像是自语的说:
“长五月,短十月呀。”
我虽然懂得她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还是随口应承了她的话:
“是呀,农历十月的天,亮的晚,黑的早了。”
早晨,是我听到了檐水的滴落声,快快起了。不然,我俩会因为一句“长五月短十月”的话,还会多絮叨几句的。
早饭后,雪下的更大了。院墙上的积雪,覆盖了瓦片,积了厚厚的一层。院落的角角落落也满是雪。
风,不时地带着雪花飞向窗子,如是约我与它们一起共舞的样子。我的心里,就有了走出去的冲动。
去看,一行行道侧的树,在雪里的美姿。
去看,公园里被雪打过的晚秋的花。
去看,那挂满雪花的小亭。
去看,那被雪抚摸后的小桥。
去看我自己走过的雪地,留下来的,那一串串鲜活的足印。
真的想看小城内外,那一片洁白的银装素裹。
当然,我一定会去家乡的那片麦田,看雪被下的冬麦,舒服的、美滋滋的样子。
我冥想着,此时此刻的乡野,一定会因为这场初雪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了吧。
“快点吧,来包饺子了。”
厨房里传来老伴的唤声。
我,也只好收了心驰神往的情丝。因为,立冬日,包饺子,是老伴早已吩咐过的事。
午后,雪小的小了。
我想着雪停后,该去拍一组雪景的图片了。
如果,有一颗雪后的冬阳,那怕稍稍露一会儿,那该多好啊!
当然,我不会刻求的,因为,老天已经眷顾了这片土地,这方乡人,在立冬日,就送来这么美好的一场喜悦人的大雪。如果说谢天谢地,该是最为确切的话了。
雪,稀疏下来,我也该去扫一扫门前的雪了。
好了,立冬日,一个立字标志了冬的起始,也意味着秋的终结。
那么,我也借用李白的诗句,结束这篇拙文吧。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2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