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楚门呱呱坠地时,就成为一出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生活在设计好的“桃源岛”的大舞台上。
他身边的所有人,挚友、伴侣、路人,甚至父母,全都不过是这出戏里的演员。
然而,在三十年的生命中,楚门对此却一无所知,生活在一片虚情假意和安排控制中,五千多个遍布岛上的镜头,记录拍摄着他的生活。他的人生,不过是一场不自知的二十四小时真人秀。
直到出现多次拍摄故障,才让楚门如梦初醒。从而克服对海水的恐惧,冒着生命危险,勇敢逃离这一被永远操控的人生,去选择自己向往的幸福人生。
这电影我已经看过三遍了,每看一次,仍觉心痛难忍。因为读懂楚门,才能读懂孩子,才能读懂人生。
电影镜头一:
电影最后,楚门快要逃离桃源岛时,导演温情脉脉地劝说他留下“听我劝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有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我看了你的一生。我看着你出生、看着你学走路、看着你上学、看着你掉第一颗牙,你不能离开,跟我一起吧!”
这一幕像不像家长,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
央视有一档寻亲节目,离家出走几十年的儿子,不愿回家和父母相聚。其中伤害儿子最深的一件事,是教授父母强制改了儿子专业、强制干预儿子就业,他们初心是希望儿子生活、工作稳定。以为这就是幸福。但是儿子却不喜欢这样的专业、工作、生活。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几十年不与父母联系。就算节目组终于找到他的下落,几十年时光也未能化解的怨愤,从他的录音里表达了出来,他说“因为父母过去对他的打骂、控制,导致他心理障碍,导致他现在生活艰难,不能很好地生活,也不能组建家庭。父母已经毁掉了他的整个人生。”他拒绝父母声泪俱下的道歉,拒绝和父母见最后一面的要求,选择倔强地一直恨下去。
类似这样,父母以爱之名,不断干预孩子人生,希望尽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桃源”岛的行为,还在继续发生,所以才滋生了那么多痛苦和悲剧。
之前看到过一则报道,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一学生,父母和班主任一同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改填文理分科。父母刚志得意满地走出校门,儿子这边就一跳解千愁了。
真的,被控制的人生,即使更平稳,可是孩子往往非常绝望、愤怒的抗拒。因为孩子们并不想过那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真的很遗憾,“十年媳妇熬成婆。”长大后的家长,就丢了小时候的自己,忘了自己从前那些不被理解、接纳的情绪,自己当年的伤悲,长成了小时候自己也不能接受的家长样子。
这就是传说中“孩子只想要一个苹果,但家长却给了一车梨。”家长等着孩子道谢,孩子却等着家长道歉。
我一直主张“爱”的供给,其验收资格一定是使用单位(孩子),而不是供给单位“家长”。这也回答了很多网友的疑问,“我一直那么爱我的孩子,我也没逼着他成绩好呀?没给过他压力呀?他怎么就抑郁了?”
电影镜头二:
楚门终于克服对海水的心理障碍(因为导演安排,在他小时候,他爸爸和他在风浪中遇险,爸爸不幸溺亡的惨痛情节),驾着小船逃离“桃源”岛。
导演命令制造风暴、闪电,加以阻挡。一次不成,第二次甚至冒着淹死楚门的风险,命令加大风暴指数,直接对准船体攻击,妄图通过施压,让楚门放弃逃离。可楚门宁死不屈,用绳子把自己绑缚在船上……身边工作人员都加以劝阻,“收手,全世界都在看着,不能让他当众死掉。“但导演说“他当众出生……”,继续命令攻击楚门。
楚门的愤怒控诉,像不像我们青春叛逆的孩子?“你还有什么法宝?你想阻挡我,只有杀我!”
这像不像父母,用经济垄断、道德绑架来控制孩子按自己的期望生活,选择专业、选择恋人、选择工作?
我记得那个十三四岁可怜小姑娘的遗书,“我在家里,必须要靠演技,才能活得更好。”
家长可能经常对小孩子说:“你要乖,要听话。不然不给你吃穿,不要你了,把你赶大街上去,当小乞丐!”
从小就欠缺安全感的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怎么可能勇敢幸福地做自己?天天都那么纠结、彷徨,努力察言观色、揣摩家长喜好,尽力扮演家长期望的样子,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累、多痛苦、多分裂!
所以,孩子是一夜之间就性情大变的吗?我只能说,从前的乖巧懂事有大部分都是演的,是在为了五斗米折腰罢了。演到青春期,块头够大、身高够高,可以俯视或平视家长了,有底气了,有勇气了,也演够了,所以,开始了讨伐、反抗和控诉。
小时候的那些年,不被家长看见和接纳、宣泄的负面情绪,从未被埋葬。它们一直都在。到了青春期,以一种洪荒之力,滚滚而来、势不可挡。为了自由,为了自己掌控人生,孩子们不管不顾,宁愿牺牲掉自己学业、前途、健康,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只有家长先选择妥协、退让,终止这不可能有赢家的战争,才可能为家庭命运争取一线生机和希望。
电影镜头三:
当幼小的楚门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长大后要当麦哲伦,去世界航行时。导演马上安排溺死爸爸,让楚门对海水产生心理阴影,从此不敢远行。
楚门对施维亚一见钟情,导演直接让人简单粗暴地带离了施维亚。第二次甚至让人假扮她父亲,污蔑她是精神分裂患者。
当楚门终于和导演安排的姑娘美露结了婚,在虚假的爱情中生活了N年后,因拍摄出现事故,导演决定让美露离开,重新安排楚门的第二春。
这样的事情,现在依然在继续发生。
想想家长从小对孩子的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从小就告知孩子唯一一条成功之路,“考重点中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组建好家庭——过上幸福生活。”
像不像导演,用焦虑、恐怖为孩子建造一个“桃源”岛,让孩子必须得按家长既定的路线做选择,不允许孩子做自己,必须做家长期望的样子。不然,你就是失败的人生,你会被人看不起,你会被时代抛弃。
所以,长期被焦虑裹挟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吗?能发挥出所有的潜力,成绩优异,开朗乐观,长成家长期望的样子吗?
一旦无力倒下,没有第二个选择的人生,如此绝望,孩子哪还有力气重新爬起来,站起来,跑起来,飞起来?孩子们早就被吓坏了呀。
最后用楚门的初恋女友施维亚和导演的辩论作为文章结尾。
施维亚:“你有什么权力,把一个人的一生,塑造成闹剧?你一点也不觉得内疚?他不是演员,是囚犯!任由你摆布!”
导演辩解到:”我为楚门提供一个正常的人生,这个你所住的世界是病态的。桃源才是模范的世界!”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