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这档节目一直是倍受我喜爱的,今天这期节目是由薛洪国老师为同学们开讲,主要讲述了天津大运河的历史与天津的教育的崛起。首先讲到京杭大运河连接北京、天津、河北省等地,并设立了寨、镇、卫,宋代叫寨主要是河运,直沽设在武清现今的杨柳青附近,设有军事据点派有都统和副都统驻守。元代时叫镇主要以海运、陆运为主。到了明代叫卫明朝时改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称为天津卫。这里的居民多以武官和军人为主,所以当时天津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有句话:“官不读书,皆武流,万灶沿河而居,日以戈矛弓矢为事”闲暇时多以歌舞游猎,文化背景通俗。天津的转折点在康熙年间,古代仕农工商社会地位分明,盐商为了得到发展带领出了高雅文化士林文化,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营建的园林别墅芥园就盛行于乾隆时期。
天津大运河夜景
之后讲到天津被迫签订两次不平等条约,令我非常愤怒与心痛!1860年~1945年间英、法、美、德、意、俄、日、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我国天津老城东南设立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权的租借地,先后设立了九国租界。我们的国人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屈辱和警醒中痛楚反思,在抗争中求索既有旧官宦,也有文人氏族、底层人民,他们都在思考怎样崛起!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教育家韦力,他是云南华坪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文史系,历任大学讲师,天津市第一中学校长。他一直坚守共产党人办学的新道路,贯彻共产党人思想。所以,天津第一中学校校训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这三句话是对人格的完美塑造,最初的第一中学是被称为铁皮营房,冬冷夏热,一上课老师就让同学们脱了外衣穿着背心上课,这体现了吃苦自理自学的精神,即便到了现今这三点也是人才成长的路线图。一中的成长也是新中国的成长的浓缩,体现了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通过跟薛洪国老师学习使我对天津大运河,天津的教育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从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三问,再到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再到李大钊的慷慨赴义,都深深感染着我,震撼着我的心灵,如同薛洪国老师所讲的,先辈们如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并唤醒了我今后不断学习的路。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