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观后感(舍身炸碉堡 热血铸丰碑)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430万人,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解放区人民军队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基本上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量火炮。力量悬殊的两军对决,结果似乎应该没有悬念。蒋介石声称“一定能速战速决”,然而3年后他却败退台湾。这样的结局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谜。电影《董存瑞》就是其中一把解谜的钥匙。解放战争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很多,但为大众熟知的却并不多,能出现董存瑞这样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很大程度上或许要归功于这部电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来自解放区的文艺骨干进入电影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过去很少接触电影,是电影的门外汉。但是由于他们有着长期革命战争的经历,往往出手不凡,很快就脱颖而出。《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就是其中之一。

郭维曾在抗日根据地长期从事戏剧工作,当过剧社社长、省文工团团长。进入电影界后,在史东山导演的《新儿女英雄传》中担任副导演,其后导演了《智取华山》。《智取华山》是郭维第一次独立执导,当时胶片奇缺,影片只有60分钟时长。60分钟的样片送到中央电影局,多数人不看好,史东山却认为拍得不错。后来,中宣部电影处的领导予以肯定,让郭维把影片时长加长。影片公映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还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争取自由斗争奖”。郭维由此得到了导演《董存瑞》的机会。

电影《董存瑞》讲的是真人真事。真人真事在电影创作中往往是一道难题。因为英雄事迹在看报道、听报告时特别让人感动,但一搬上银幕却没那么动人了。可是,新中国电影刚起步时拍摄的《董存瑞》却是依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典范。

人们很容易把英雄想象得与众不同。但电影一开始,小名四虎子的董存瑞还是个大孩子,稚气未脱,开朗机灵。参军固然是为了抗日打鬼子,但也包含着他追求风光体面的成分。当兵后本想露一手,结果却屡屡陷入狼狈的境地。这样的一个董存瑞无须仰视,观众容易接受,感到可爱可亲可信。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观众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之中。影片通过董存瑞与不同人物产生矛盾冲突的一系列事件,刻画了董存瑞性格的各个方面,揭示了少年四虎子蜕变为英雄董存瑞的整个过程,塑造了围绕着董存瑞的英雄群像,描写了董存瑞之所以能成为董存瑞的环境。

影片贯穿一个“争”字。董存瑞不是静候命运安排的被动角色:年龄不够却争着当兵,他找连长和王平书记“泡蘑菇”;与膀大腰圆的牛玉和摔跤,本来毫无胜算,输了两局后却扳回一局;当兵后争子弹,以为新兵老兵不平等;打仗争立功,结果落了末名;没入党就争着交党费,迫不及待想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敌军进攻友邻阵地,他抗命出击夺得胜利;后来争当爆破队长,视死如归炸暗堡……这一系列情节,表现出董存瑞“不简单”的鲜明个性:执拗、泼辣、机灵,有血性、不服输、敢担当、有肚量。这样有血有肉、真实活泼的人物,怎能不受到观众喜爱呢?

冲突是情节之神。在这部敌我矛盾异常尖锐的战争片中,最激烈的冲突却设置在董存瑞与战友王海山之间。王海山与董存瑞一直不太对付,爆破队长人选集中在他俩之间。在董存瑞占了优势后,王海山两次抛出杀手锏,挑董存瑞的毛病,使竞争气氛白热化。董存瑞当选后不计前嫌,挑选王海山担任支援组长。两个战友含泪相拥在一起,长期的芥蒂得到化解。

激烈的冲突使人诧异,战友之间的矛盾能达到如此尖锐的程度吗?其实,编剧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如果说王海山一开始对董存瑞是冷嘲热讽,但在阻止董存瑞主动出击时已是好心相劝。争当爆破队长,争的是什么,说到底是有生命危险的艰巨任务。可是,他们争得那么认真,寸步不让,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责任感和深挚的战友情!没有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贪生怕死、悲悲切切,有的只是为人民杀敌立功、建立新中国的壮志豪情。这样的军队,一定无敌于天下。

这场戏有声有色,一波三折,紧张时使人透不过气,轻轻一点又柳暗花明。手法自然洗练,节奏如兔起鹘落,可谓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剧本扎实,对话幽默。郭维启用脸上有酒窝、说话有点稚气的张良扮演董存瑞,挖掘了具有崭新表演风格的新人。其他演员人各有貌,性格各异,演得真实生动。

一开始,影片拍摄董存瑞高举炸药包、拉着导火索的场景,郭维觉得场面有点儿闷,经过思索,让张良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情绪、时间刚刚好。董存瑞坚定刚毅的神情,高举炸药包的动作和响亮的口号,感动了无数观众,成为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的典型形象。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晚年的郭维曾交给我一个油印的《董存瑞》创作手记,详细讲述了其中一段戏,有3万多字。他说,当年一个同志跟他讲,“看了这个我都知道怎么导戏了”。也就是说,在摄影机开动之前,创作者已经对影片每场戏怎么拍,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地步。

电影《董存瑞》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董存瑞的英雄形象也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404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09:16
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09:21

相关推荐

  • 幸福的拾荒者作者的故事,为什么写了这本书

    2006年,胡歌主演的《天外飞仙》首播几个月后胡歌突遇车祸,同行的经纪人张冕抢救无效死亡。胡歌也是身受重创,抢救六个半小时。脸部和脖子缝合一百多针,才总算从死神手里捡回一命。四天两…

    2023年2月13日
  • 瓦尔登湖读后感(人越清醒,就会越简单)

    “在这一个夏天的下午,当我坐在窗口,鹰在我的林中空地盘旋,野鸽子在疾飞,三三两两地飞入我的眼帘,或者不安地栖息在我屋后的白皮松枝头,向着天空发出一个呼声;一只鱼鹰在水面上啄出一个酒…

    2023年1月30日
  • 志愿者心得,志愿者实践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志愿者实践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篇一】   很高兴能够在那里,以一个志愿者身份来和大家分享这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感想。   首先要说是,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本次:新疆首届麦…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8日
  • 二十大观后感(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观后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全程观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非常激动。从习爷爷作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了解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3日
  • 党史学习需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在黑龙江省委党校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教室,有一条“时空隧道”,走在环绕弧形屏幕下,讲解教师带领学员们全景式重温着一幕幕红…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1日
  •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长盛不衰。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从这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看到了华夏民族的璀璨,一…

    2022年12月13日
  •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500字左右精选范文

      我们都知道,阅读能给人力量,给人知识,给人理想。假期的读书生活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上下五千年》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至今难忘。他深深地吸引我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体裁作文 2022年4月30日
  • 再见了可鲁读后感500字左右

    《再见了,可鲁》是导盲犬的故事,有一部电影叫做《导盲犬小Q》,我想读完书以后让女儿看一看。每一次读这本书我都会被感动的哭,今天才读了两章,就已经经历了狗狗的两次离别,与“生父母”和…

    2022年5月1日
  • 个人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工作总结通用4篇)

    实习工作总结通用(篇1)   这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一个科室,第一次将课堂学习到的只是应用于实践。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一步步走来,不但要靠老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自己的…

    体裁作文 2023年3月1日
  • 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观后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是历史性的一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担当重任,在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青春就是确定方…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