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以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为背景,通过一个叫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视角向大家讲述整个故事。
影片中在屠杀开始后,保罗最初只是保护自己的家人,当他逐渐认识到动乱的严重性时,人性中的向善面开始闪光,他收留了众多的难民,不论种族,因此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甚至威胁到生命的安全,影片中的一幕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盛夏的天空,下着雨。慈爱的神父领着一群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孤儿,奔向停在饭店门口象征着安全与生命的大巴,一个荷枪实弹的联合国士兵拦住了神父:“卢旺达人不准上车”。神父凄凉的眼神中不是无奈无助,而是一种绝望.饭店在外国人撤离之后,维和部队的人员只留下4名守护饭店,经历了一次次生死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希望,饭店中有一部分人成为了政治难民,也就是说他们有机会离开,保罗就在其中,但在联合国的车队离开之时,保罗选择留下,因为整个饭店的食物与药品需要通过他的关系才能搞到,饭店里的人离不开他,人性光辉的一面在此刻迸发。故事的末尾在联合国维和部队和“爱国前线”的帮助下离开战区到达难民营,饭店里的人得到了解救,而那些死去的人再也无法醒来。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此事件中的表现却让人寒心之极。联合国中主要负责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的机关是安理会,也是联合国体系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和的机关,安理会的议事规则使得联合国决议持续时间长,通过的难度大,让安理会在短时间内做出决议是很困难的,等到决议通过战争可能已经该结束了,尤其像这样的国家内部的战争冲突,一不小心就会被说成干涉别国内政,这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在卢旺达维和的10名比利时军人不就是被图西族以干涉他国内政的名义杀死的。在联合国的主导下,组建维和干涉部队“以暴制暴”基本上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同。
但怎样实施武力又成了问题的焦点,联合国派维和部队的本意是对都有和平意愿的冲突双方进行隔离和监督,维护当地和平,因而维和士兵没有首先使用武力的权力,在冲突中处于被动地位。当卢旺达大屠杀开始时,已有数千联合国的维和部队驻扎当地,但他们得到的命令是“避免可能导致使用武力的举动”,在影片中负责保护饭店将军在每次见到那些狂热分子都会对着自己的士兵喊,“不要开枪“,也不让拿枪对着他们,避免激怒他们。维和部队在卢旺达的情况就是你所面对的持枪的人没有朝你开枪的话,你就无法开枪,就无法保护大批说救救我们的卢旺达人,没法保护他们,因为你无法首先开枪,就能阻止那些拿着枪,拿着刀去杀人的人。对于那些杀人的人就更加地有恃无恐,只要他们躲在人群中,你就无可奈何。联合国不是国家的上级组织,只是众多国际性组织中的一个,它的合法性是来自于成员国的认可,它的现有权威是来自几个大国的意志和实力,联合国做出的许多决定都会带有一些强国的意志。
各国都会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因而让联合国迅速反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历史无法改变,再多的忏悔又有何用,但是痛定思痛。卢旺达大屠杀是对人权的践踏,对种族的的灭绝更是令人发指。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一位记者问身边的两位女性民族后说“两个民族根本看不出来又什么差别”,但对那些反叛者来说,身份证就能说明一切,只要你身上流着跟我不同民族的血,你就该杀。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没有任何的权利可言,谁有权力谁就有权利。 卢旺达累累白骨警示我们不能让惨剧重演,惩处那些施暴之人,上慰死去的人,下抚活着的人,还要警戒后人。今天的卢旺达已经恢复了和平,而且我们也希望他们的人民能一直这样和平地生活,但愿这样的惨剧不要在任何一个地方再次发生,让这些永远成为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