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我是看到一个片段妈妈给女儿跪下,才专门搜索观看的。之前看到过电影名字,我自动忽略了。生活本来就苦,再看真实的人间灾难片,整不好怕抑郁了。因为这个下跪片段让我想知道是怎么样的爱恨情仇出现这一幕。看后才知道这部电影不是重现灾难本身,还是因为灾难引发的情感故事。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元妮给自己女儿下跪道歉

方大强和元妮养育着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平凡又幸福地生活着,大强跟元妮在一个激情的夜晚在车里温存,大地震突然来临,方大强为救儿女不顾一切刚冲进宿舍楼,楼倒塌被埋进去。而方登和方达正好被同一块水泥板压在两头。幸存的邻居过来救援,看这情景大喊着只能救一个,让元妮赶紧决定二选一救哪个,晚了都活不了。元妮选择救下方达,而此时压在石板下的方登听到了母亲的决定,流下了眼泪,心也碎了。而方登大难不死,被前来求援的解放军夫妻收养,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故事就不多赘述,有感兴趣的朋友直接搜电影吧,好多视频网站估计都是免费)下面说说我个人对人物或者事情的一些看法。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一,婆媳关系。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方达的奶奶跟姑姑来这边要接走方达,一出场奶奶就对元妮怒火喷发,在怨恨,儿子被你骗走离我远远的,现在连命都没了,连唯一的孙子也没了一条胳膊,抱着孙子哭泣,触景生情。心里说不准还骂着元妮是个狐狸精扫把星等等恶毒的语言。大姑子通情达理,问元妮是否愿意跟他们一块走。元妮选择留下是因为方登的尸首还没找到(当时认为已经死了),心中有对老太太的亏欠,答应让方达跟他们回老家。

元妮站在那看着慢慢驶离的汽车,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正在远离的汽车突然停下,车上的方达下车,元妮的眼睛重新焕发了光彩,重生般哭喊着上前搂住方达。(有了孩子后更能感受这种生死离别)婆婆跟大姑子都是女人,又有亲情的纽带,知道如果带走方达,元妮也许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婆婆最终还是没带走孙子。电影没继续演绎这段婆媳关系,不敢说多么好,总不至于横眉冷对。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看到方达下车开心的大哭

二,重男轻女的话题。

有网友从编剧导演角度研究是要塑造完美的母亲形象,根本没有重男轻女。我想说的是不用死钻牛角。在当时的大时代环境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不会一下子消失,就算有在当时来说也是正常的。个人认为是有一些偏心还扯不上重男轻女这个帽子。这个原因就毁掉了元妮的母亲形象吗? 我想说的是不会,就因为重男轻女是对女儿没有爱了吗?那这个母亲就不会磕头哭着求邻居让两个人都救,她也不会年年烧香给女儿供着西红柿,守着破房子32年也不去住方达给买的楼房!那时手心手背身上的掉下的肉!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安慰女儿明天给买西红柿

而说元妮重男轻女的网友,指出的是电影里的两个小细节:其一,只给方达吃西红柿,让方凳下次吃;其二选择救方达是因为要给方家留个后。第一个我还是比较赞同,第二个元妮也说出这句话了,联系当时的情节,我认为是这个母亲在安慰自己的话,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她怕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咱们再理性一点看,是方达第一个被发现,还能喊话说自己想出去,好疼。而方登只能敲击石头,元妮死命地喊也听不到回应。一对比就知道谁活的几率大。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元妮首先听到的是儿子的喊声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抱着方登哭泣

现实中我妈比元妮这个人物应该小个10岁左右,前几年回家还说这以后这个房子宅院全是你的。我笑着说不是以前那个时代了,这个房子宅院是我跟我妹共同的。可以试想嫁出去女儿不分财产这个风俗影响有多深远,就是现在偏远地方照样还有,这也是重男轻女的现象之一,不要惊讶。但是不能否认我妈对我和我妹的爱是一样的。

三,方登的感情冷漠。

方登长大后选择不回去找元妮,这个我理解,心伤透了。母亲选择了弟弟而不是她。老天眷顾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在军人家庭的养父母家长大,按说应该对养父母有感情吧,可是为什么一直选择逃避,而且养母对她有些戒备。尤其是养父穿着短裤给方登按摩头部,养母大发脾气,当时我也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后来想了想难道是因为方登对养父产生了男女感情?那么上面就解释得通了。但是后面养母去世,方登还是要远离养父不惜嫁到国外,几年都不联系,有点过于冷血了。也许是大学时期又被男朋友伤了个千疮百孔的原因。(有网友说原著是养父猥亵了方登,这也说得通方登为什么要逃避。 但是电影里应该是方登有点喜欢养父吧。)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被抛弃的噩梦伴随着方登长大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养父给方登按摩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养母看不过眼,有苦说不出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看着养父母为自己争吵,只能逃避

因为汶川地震的发生,让她不能放怀小时候的事情,所以学医的她选择去救助,然而让她遇到了一个母亲为了救女儿含泪要锯下女儿腿时,让方登也理解了母亲元妮放弃她时的悲痛,上天给了她这个机会,方达也来了灾区姐弟俩意外重逢。方登也不逃避去见了母亲元妮,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母亲下跪给女儿道歉。方登也最终释怀母女和好。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汶川地震方登救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这扇家门也许也代表着方登的心门

四,方达的大男子主义。

因为一开始就理解母亲的苦,方达就自作主张生下来的宝宝要奶奶带,但是却忽略了他妻子的情感。元妮这个当奶奶的给带孩子,而不顾及儿媳妇的想法。我觉得方达的妻子真是的大气量。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还有一个说拍这部片子的时候,群演都是地震亲历者,在大街上烧纸纪念自己亲人的那一场戏都哭到泣不成声,导演喊停都停不下来,我相信这是真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生命易逝,且行且珍惜)

整个城市都在纪念逝去的亲人

看完这个电影,我这40岁的大叔被其中的几个情境感动的流泪,也在想是不是人越老感情越脆弱。只想说天佑中华!国泰民安!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489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4日 10:51
下一篇 2023年1月14日 10:55

相关推荐

  • 五分钟演讲稿(竞聘演讲稿三到五分钟)

      1.竞聘演讲稿三到五分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xxx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会计师职称。拥有十年的财务工作经历。期间我从事了出纳、成本费用会计、预算会计,…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9日
  • 机关个人工作总结(办公室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本人进入公司以来,主要负责党建工作。一直以来,在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在同事们的配合支持下,我围绕中心工作,努力适应岗位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敢有…

    体裁作文 2023年3月1日
  • 树下野狐小说搜神记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中国的神话故事,如同广阔的江河,你不需要探寻源头,故事的本身就会让人沉醉其中;上古三皇五帝的时代,更是流传下了无数的永恒,那是每个人心中最神秘,最传奇,最向往的洪荒时代。 今天,我…

    2021年12月7日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能读懂时已非少年)

    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音箱里正在播放周杰伦《听妈妈的话》,只是一种巧合,但是却渲染了气氛 。《亲爱的安德烈》全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书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日
  •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做幼师的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幼师,工资虽然不高,工作也很繁琐。到时我很热爱我的职业。每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天真无邪,幼稚可爱的小脸时,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美好的。 孩子们从离开父母的焦虑到慢慢适应幼儿园…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8日
  •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跳动的赤子之心)

    指尖轻抚过纸页,透过一个个文字,我仿佛看到灯下那对深邃明亮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的深沉父爱,字里行间跳动的赤子之心。 远隔千里,忧思纷飞,一对望穿秋水的眼睛,天空中仿佛有滑翔的鸿雁,为…

    体裁作文 2022年10月20日
  •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致正在努力奋斗的你我)

    2020年已过半,这半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我想,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难过! 有的人,丢了工作;有的人,丢了性命;有的人,熬着熬着,就哭了…… 那位在地铁站晕倒的小哥,醒来后,笑着哄女…

    2023年2月21日
  • 幼儿园教育笔记(形式主义的环创)

    幼师都知道,环创是幼师的必备看家本领。有的幼儿园因此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每季度,每个月,恨不得每周都安排环创检查。但是真的有必要吗? 个人觉得没必要,很多节气节假日,做点应景的手工…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5日
  • 小兵张嘎主要内容(少年英雄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饱蕴着浓烈红色情结的家庭,看看姐姐和我的名字就知道——“爱军”“志敏”,于是红色经典电影很自然地成为了我们自幼成长的必修课。因为自己自小就是个老实刻板、循规蹈矩的孩子,…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6日
  •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为什么中国人死后要叶落归根? 为什么总说中国是人情社会? 为什么“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私德观念根深蒂固? 这些问题或许会从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得到解疑释惑。 《乡土中国》…

    2023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