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疫情期间,刷了电影《网络妈妈》 ,影片中虽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却将一位真实、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刻画出来,还原了网瘾少年的真实状态,使影片立体丰满起来。

影片讲的是初二学生嘉嘉,因多次逃课上网导致学习成绩滑坡,拉低班级成绩,受到to同学们的歧视,母亲也为此操碎了心,经常大半夜骑自行车大街小巷寻找女儿嘉嘉,苦口婆心劝说女儿无果。无奈上网求助,得到了网络妈妈刘学萍的帮助,从而使嘉嘉戒掉网瘾。

按理说,初二的嘉嘉也是受了义务教育,也看到过许多因为网瘾毁掉一个家庭的负面新闻,应该有所警醒。可是为什么就禁不住网络的诱惑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游戏设计的角度解读嘉嘉行为上瘾背后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行为上瘾?

在《欲罢不能》一书中做出的解释是:深度依恋难以戒除的有害行为,叫做行为上瘾。

事实上,成瘾的概念来自药物成瘾,指的是强烈渴求某种行为或者某种药物来刺激中枢神经,造成多巴胺喷涌的现象,来达到大脑的快感,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关于成瘾的生理性原因,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带有电流的电极插入一群老鼠的大脑中,观察它们的反应,发现大部分老鼠都害怕电击,只有一只老鼠表现得异常兴奋,不仅不排斥,还很享受,甚至达到了主动追求电击,不吃不喝的程度,最后力竭身亡。

研究人员感到非常困惑,于是从那只老鼠中取出电极,发现电极的探针弯曲了,刚好接触了老鼠的隔膜。而隔膜正好是老鼠的快感中枢,只要一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快感。

大脑的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多巴胺喷涌的现象,而多巴胺是一种传导兴奋的化学物质,只要不断刺激,它需求的量会越来越大。

所以,行为上瘾的生理性原因在于大脑的快感。如果这种追求快感的力量不能削弱,就会让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其可怕程度如同毒瘾。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睁不开眼还要打游戏

影片《网络妈妈》的片头,就给我们营造了大量“”网瘾少年因彻夜打游戏不幸身亡”的恐怖氛围。小女主嘉嘉也因为游戏,干出了逃课、跳窗去上网、彻夜不归等令人失望的事情。

不吃不喝不睡不见阳光,只要打游戏就开始失控,这就是典型的行为上瘾。但不要忽略的是,连续刷几小时朋友圈、微博、抖音快手,熬夜追剧、看小说,这些也是成瘾行为。

那么,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人这样欲罢不能?

二、游戏——最完美的行为上瘾机制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你打游戏打到最高潮的部分,眼看就要胜利了,突然断电了,你是不是气的想骂人:真特么的衰,害的老子一早上的努力白费了?还特别担心自己的分数被别人赶超。然后一通电就马上开机,去完成后面的升级。

为什么你会产生被别人赶超的紧张感呢?

心理学上把它称作“蔡加尼克效应。”这也是行为上瘾的第一个真相。

1.“蔡加尼克效应”:没做完的事比做完的事更令人紧张

在中国人眼里,电视剧男女主角在一起就是圆满,反派得到报应,就是最好的结局。基于这样的心理,人们做事情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并且希望这样的好结果越快出现越好。在没得到满意的结果前,未完成的部分更让人紧张、不安甚至焦虑。

就好像孩子考试考了90分,往往没到手的10分比到手的90分更让家长紧张,因为这10分拉开排名的同时,还有可能是开启985、211大门 的金钥匙。

那这个效应是怎么来的呢?它是由心理学家蔡加尼克提出来的。

蔡加尼克发现餐厅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服务员似乎只记得正在点餐的客户,对用餐或等餐的顾客完全没有印象。

后来他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让测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完成22种不同难度的任务。这个过程中,随机中止一项任务。之后让测试者回忆这些任务,发现绝大多数测试者优先回忆未完成的任务,对已完成的任务似乎已经忘记。这种现象被称作“蔡加尼克效应。”

由此可见,产生蔡加尼克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张力系统引起的神经紧张。

也就是说,人们潜意识里会更加关注紧张感,而不是事情本身。只有做完了预设的目标,在心里的大石头才会落下,紧张感才会消失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不放过任何一个升级的机会

影片《网络妈妈》中,刘学萍耐心劝导嘉嘉少玩游戏,用功读书。嘉嘉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都要到第40级了,我可舍不得放弃!

言下之意是:如果我放弃了,那我的心血就白费了,我就会因此难过。比起完成的升级,嘉嘉更关注的是她会难过的情绪。

游戏的设计人员对此心知肚明,他们知道,一旦游戏的过程终止,玩家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因此,他们用等级、活动等手段,吸引玩家,把这个过程不断的延续下去。

相比于事情本身,人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如果我不做完这件事,我会产生不安、难过等不良情绪。大脑早就把人的潜意识放到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相比于过程,人们更厌恶承担后果。

2. 不定向反馈的作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怪象:很多人发了朋友圈后,会时不时打开手机看是否有人点赞、评论和转发,如果有就会开心一整天,自我满足感爆棚,没有的话就像漏气的皮球,提不起劲,严重的话还会因此苦恼。

有人说,至于吗?当然至于。因为追求社会认同和他人认同,是人类的弱点。点赞这个动作是否发生,如同老试卷上的红勾勾或红叉叉,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关于反馈,研究人员还做了个有名的鸽子实验:

让鸽子啄投食器,分别出现3种情况:第一种100%出食物;第二种0%没有食物;第三种有50%-70%的几率可能出现食物。实验发现,在三种投食器中,50%-70%出食物的投食器最受鸽子欢迎。

因为100%出食物的投食器不会让鸽子担心没食物,0%出食物的投食器也勾不起鸽子任何的兴趣。

游戏设计者不会让你每一局都嬴,更不会让你每一局都输,打怪掉装备也是随机掉落,人们总会想着,再打一局,肯定就有好准备出现。

其次,游戏的设计对于反馈的做法,还在于即时性,你走一步做一个动作,立马就会收到声音、画面的同时反馈,如果你玩游戏的时候把声音关掉,就会发现,游戏的乐趣少了一大半,原因就是少了一条高频反馈的通道。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玩游戏开声音最爽

所以,人们更热衷追捧不定向的反馈,因为不定向反馈既不能完全满足人的欲望,也不会完全磨灭人的好奇心。

尽管游戏不可能把把都赢,但只要这样的正面反馈一出现,就相当于间断强化了嘉嘉的大脑,促使她不断打怪升级,在那一刻,嘉嘉就像是实验里那只鸽子,陷入了对于游戏胜利反馈的疯狂渴望之中。

3. 逐渐升级的挑战

游戏的设计深谙人性,人类这个物种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是天生喜欢挑战的,因为挑战成功的胜利感能够让我们产生最本能的行为上瘾。

相信不少人都玩过俄罗斯方块,上手简单,一玩就会,但难度一级一级增加。面对升级的挑战,玩家会想办法解锁各种升级技能。玩的级别越高,越有成就感,解锁升级技能的瘾头就越大。

游戏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晋升到不同段位的过程,就是升级挑战的过程,上了黄金像铂金,上了钻石想王者,想想我们自己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同样的心理呢?

还有,不知你发现了没,游戏里挑战的难度,绝对不会让你完全被难住,也不会让你轻易的过去,原因就是:人们更喜欢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得到收获的反馈过程。

对于嘉嘉而言,这个挑战升级的过程,反复的刺激着她的大脑,面对每一次的挑战,她都会强化自己的装备和操作,而这仅仅需要耗费她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每隔几个小时,嘉嘉就能收获一波这样的多巴胺刺激,行为上瘾自然就找上了她。

嘉嘉叛逆的背后,是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找到存在感和满足感 。只有在传奇游戏里,才有膜拜者,才能享受王者的感觉;只有不断打排位,才可以继续享受这种“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只有在虚拟的世界里,不需要看别人脸色,才活的自由自在。

三、做好三件事,告别行为上瘾

行为上瘾及其普遍,其后果轻则强迫社交,重则造成犯罪活动。那么该如何拯救呢?

1. 非暴力沟通

网瘾如此大的嘉嘉,家长老师采用各种方法都劝说无果,为什么刘学萍的出现就改变了嘉嘉呢?原因是她采用了非暴力沟通。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学萍耐心劝导嘉嘉

什么叫非暴力沟通?就是通过一种爱的方式,共情他人的感受和愿景,重塑对冲突的思维方式,链接爱与理解。

影片中,刘学萍帮助了许多像嘉嘉这样的重度网瘾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她是怎么做到非暴力沟通呢?

具体的方法是:讲事实、讲感受、讲需要、讲请求。

(1)讲事实: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观察的结果

但我们习惯于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给出综合评判。

影片中,刘学萍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批评、指责、甚至辱骂嘉嘉,反而直观地说出嘉嘉逃课上网、成绩下滑、父母担心等赤裸裸的事实。刚开始,虽然在嘉嘉心里讨厌学萍这样的管事婆,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行为确实很讨人厌。虽然这个老阿姨啰嗦,但是她是唯一 一个没有批判,反而关心嘉嘉的人,这也为后面的沟通埋下了伏笔。

试想一下,如果学萍一开始像其他人那样批判嘉嘉,还有跟她聊下去的机会吗?

当我们把观察的结果跟批判混为一谈时,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判,马上做出过激反应。这也可以解释嘉嘉对家长的教诲当做耳边风,屡犯不改的原因。

因此,不带评判性的语言是讲事实的基本因素。

(2)讲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

作为成年人,我们总被告知把情绪调成静音是成熟的标志,却忽略了正视自己的感受,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是成长的重要课题。因此,学会体会和表达感受,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做到呢?接下来看看刘学萍的做法:

她先大方地跟嘉嘉分享了自己因烧伤事故无法返校学习的痛心经历,也描述了她可怜巴巴地站在教室窗边,渴望老师把她的座位空着的细节,多次表达出自己的难过、无奈与失落,羡慕嘉嘉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求学的心情。还分享了她要准备参加第三次成人自学考试,并表现出坚决不放弃学习的态度,以此来打动嘉嘉。

不仅如此,她还站在嘉嘉的角度,切身实际的体会了嘉嘉的感受,表示理解嘉嘉的心情。这不仅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还让嘉嘉主动做出交这个朋友的决定。

所以,体会和表达感受时:多使用“沮丧”、“愤怒”、愉快”等这样具体的语言,就很容易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实际状况。

(3)讲原因:说出引发感受的原因

一个人有情绪的波动是因为某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心理需求。

嘉嘉父母努力挣钱就是希望孩子听话,好好学习,嘉嘉反倒背道而驰,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自然让父母生气和失控。结果父母越反对,嘉嘉越叛逆。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伤透了心的老母亲

反观刘学萍,不仅大大方方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嘉嘉的共鸣,还告诉嘉嘉引起这种感受的原因。有一次,她说:嘉嘉,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因为你整天泡在网吧里,不吃饭,不睡觉,不学习。还耐心地告诉嘉嘉,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当年烧伤,她的母亲是如何寸步不离的照顾自己的。看到嘉嘉的不懂事,自己也很难过。

此时嘉嘉跟学萍已经建立了更深的感情,看到学萍的难过,自己也惭愧,她开始跟学萍吐露心声,说出自己的担心:以现在的成绩怕是高中都上不了。刘学萍立马表示很欣慰,开始鼓励嘉嘉,并且相信嘉嘉能够找回原来的样子。

(4)讲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做什么

生活中常常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你感觉你提醒过对方了,但是对方并没有因为你的提醒做出改变。

比如:你跟老公说,我口渴了,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他帮你倒杯水。结果老公并没有理会,还来一句,那就喝水呗!你有可能就会因为老公的一句话,埋怨他不体贴,轻则小吵几句,重则把陈年烂事都翻出来,破坏家庭和谐。

假如你跟老公说:我口渴了,帮我倒杯温开水可以吗?那有可能老公就去帮你倒水,还温柔地提醒你小心烫。

影片中,嘉嘉知道刘学萍受伤住院的事情之后,表示很担心,说要去看望她。学萍不仅拒绝了,还对嘉嘉提出 “不去网吧,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的明确要求,不仅很好地利用了嘉嘉的心理,还得到不错的效果,可谓很明智了。

有时候,我们明明希望对方做一件事,却因你并没有清晰的说出自己的请求,结果却大相庭径。也就是说,当人们精力有限时,抽象的语言会妨碍与人交流。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对方的回应。

因为对方有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表达越清晰明了,对方就越能清楚这件事件的重要性,就会做出是否愿意提供帮助的回应。

2. 远离环境中上瘾的“关键链接”

哪些环境会使我们产生负面的行为上瘾呢?答案就是会让你产生重度依赖心理的场景,比如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拿起手机,这个简单的动作传达出来的,其实是手机在这个场景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链接”。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被窝变成手机乐园

想想人们在家玩手机的时候,是不是在床上躺着、趴着的时候居多?受这个关键连接的影响,我们玩手机的时候就喜欢进卧室,进了卧室躺在床上就想拿起手机,对吧?

同样的,如果给你一部老年机,你可能一天都不会碰手机,但是如果手机里有各种应用,我们一天都不会玩腻,因为那些APP就是我们在玩手机环境下的关键连接。

32岁的杰玛曾是个生活在手机里的人。如今她很享受卸载社交app后的生活,这种改变源于她决定写第一本书《Open 》。

她说,为了写《open》,独自到希腊的偏远地区,用写信的方式替代手机,开始尝试远离手机。

为了不用手机拍照,一个星期不化妆;为了早上可以醒来不在被窝玩手机,把手机放在卧室之外;为了不在网上发帖,就纸笔代替手机;为了专心参加朋友的聚会,也会关掉手机。

一个星期之后,她感觉活出了更加真实的自己,不会再屈服于手机上瘾的行为。

杰玛的改变得益于自动屏蔽了上瘾的“关键链接”,这样就从源头上防止了诱惑的靠近

因此,远离上瘾行为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远离那个环境

3. 用新目标代替坏习惯

韦格纳说过:如果我们希望抑制一个想法,就需要一心想着另外一个想法。

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目标上,用于旧习惯的精力就会大大减少。

记得小时候,当我们哇哇大哭时,父母总会拿出一颗棒棒糖,对我们说:只要你不哭,就给你糖吃。结果那颗期待的棒棒糖含在嘴里的时候,我们立马停止了哭泣,此时大脑完全被味觉神经所控制,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味的棒棒糖上,已经无暇顾及难过的心情。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同学,为了戒掉游戏,先把《魔兽争霸》卸载,还让室友在电脑上设置密码。过了几天,忍不住了就跑到室友的电脑上玩,还是禁不住诱惑,就跟室友立下flat,说再玩就把游戏装备卖掉,后来装备卖掉还不行,无奈之下他强行把电脑寄回家,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他下定决心走出寝室,一个人在球场上发呆,无聊的时候也去图书馆看会小说,虽静不下心,还是强迫自己呆在图书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写一些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在发现自己的生活还能更加丰富多彩时,他更加兴奋了。之后他拾起了他喜欢的篮球,重新找回了运动的快乐。再然后,他成功戒掉了网瘾。

网络妈妈观后感(让我们陪她一起戒掉网瘾)

那位同学就是得到棒棒糖的小孩,当他做出走出寝室的动作,就等于给大脑安上一个“如果我放弃某事去做别的事,就会得到更好的奖励 ”的开关,只要主动打开开关,就会有更美好的事情发生。

因此, 改变行为上瘾,最有效的办法是制定新目标。换一种生活方式,做不一样的事情,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结语:

电影《网络妈妈》中的女主嘉嘉在叛逆期因为游戏成瘾,不仅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让同学们瞧不起。

其实,嘉嘉也很想从游戏中解脱出来,做一个乖孩子好学生。不幸的是,她入了游戏的坑,幸运的是,得到了网络妈妈刘学萍的帮助,学习生活才回归常态。

在了解了游戏设计的原理,以及行为上瘾背后的真实原因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清晰理智的面对人生中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509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6日 09:17
下一篇 2023年1月16日 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