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

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出身豪门,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的眼光叙述了国王被推翻、两伊战争等事件。

伊朗的政治、历史、文化也随这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以及那黑白分明、质朴有力的有版画感的图画,走近了读者,震撼人心。

出版后,先后获得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拍成动画片后,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33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六大奖项提名,并获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忠于自己

在充满宗教色彩的国度,女人们头戴纱巾,穿着窄裤长袍,头发必须遮盖住,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妆品。

这几乎把女性的魅力遮盖住了,却遮盖不住她们思想的光芒。

动画的开始一部分,便是女生们不用戴着头巾,快乐地享受着酒吧的一切,人们无拘无束地交谈着。

但这样的快乐并未持续很久。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伊朗文明尽乎支离破碎。

西方的政权与资本家插手,试图让伊朗确立君主立宪制。

1979年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被推翻,阿亚图拉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玛姬的叔叔就死于这场战争中,她的爷爷为了保护无辜的人进了监狱,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由而牺牲。

虽然战争成为过去,但是,90年代初,伟大理想的时代完结了。

在经过流血的革命后,换来的却只是原宗教主义者更无情的教条陈规,在追求自由的路上看不到希望,在反复的逃离与回归后。

最后,玛姬最终决定前往法国巴黎,给自己悲情的人生换一种姿态。

在此部影片中,黑白色调占主要部分,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不安。

主人公玛姬她平凡,像极了我们的模样。

她曾在异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一会就要搬家。遭到来自他国的排挤与嘲笑,似乎无论怎样都无法融入他国。

“我让过去的东西沉重地压在身上,在奥地利我是个异乡人,在这里我也变成一异乡人了”。

曾在与某位男生聊天时,他问她是哪里人,她答到“法国人。在回家的路上,她在内心与奶奶交流。

奶奶的那句“忠于自己”始终萦绕在她耳边。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独立与自尊,是以身作则的教育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无时无刻都在宣传着女人要收敛自己,正派的女人需要用面纱把自己遮住。

但是玛姬母亲内心十分清楚,为何只有女人才需要从头到尾包裹住自己,不允许引起男性的注意,这是这个政权对于女性的歧视,对于女性地位的蔑视。

迫于政权,母亲与玛姬出门的时候不得不带上面纱,但是母亲内心依然尊重作为女性的自己。

当母亲带着玛姬外出购物时,一男性无故要求母亲整理面纱,母亲指责男子对女性放尊重点。

男子没想到一个女性竟敢公然顶撞他,出口羞辱:

“像你这样的女性,我都推到墙边去操!”

母亲怕吓到玛姬,立马让玛姬上车,愤然开车离去。

这里呼应了影片中非常出名的玛姬奶奶的一段话:

“你这一生会遇到很多坏人,如果他们伤害你,就对你自己说:‘这是因为他们愚蠢。’

这样你就不会对他的残酷做出反抗了。因为没有比仇恨和复仇情绪更糟的东西了……永远保持你的尊严,真诚地对待你自己。”

玛姬母亲没有对男子的行为作出激烈的反抗,但这并不代表母亲不自尊。

正是因为母亲知道这个社会你对不理智的人作出反抗,只会引起对方的愤怒,引发更加让人羞辱的行为。

母亲的行为教育了玛姬在不尊重女性的社会坏境下,也要学会尊重自己。

后来玛姬在维也纳学习时受到他人的嘲讽,也作出了反抗,维护了自己作为伊朗人的尊严。

玛姬的母亲并不是一个铁血娘子,相反,她是一个内心十分柔弱的女子。

影片中母亲有两次在玛姬面前哭泣,第一次是在被男子侮辱后,母亲没控制住自己的眼泪,当玛姬问她还好不,母亲的回答是:“当然,亲爱的,我很好。”

第二次是玛姬因为被军官发现与男朋友拉手,被迫嫁为人妇,母亲躲在厕所里抹眼泪,玛姬问:“妈妈,你哭了吗?”母亲的回答依然是:“没有。”

母亲在玛姬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坚强、独立而自尊的模样,在玛姬出嫁那天,母亲哭着对玛姬说:

“我总想让你独立,受教育,有文化,可是你21岁就结婚了!我想让你开心,想让你离开伊朗,自由自在!”

母亲内心很柔弱,但是在女儿面前只能装作坚强而独自的样子,让女儿知道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个社会。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一边失去,一边寻找

一个国家或民族也有失去出路、独立、自由、信仰的时候,它所付出的代价,要比一个人大太多重太多了。

可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于失去之后,还是会痛苦地挣扎,再去艰难地寻回自我,有所坚持。

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同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体会不了玛姬的处境,也难以理解她所承受的苦楚,但在成长的过程里遇到的困扰和浮浮沉沉的情绪与她定有相似之处。

谁不是在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反反复复地,无穷无尽地,在这过程中也越来越坚信了些什么、攥紧了些什么。

濒临崩溃的年轻的玛姬,最后终于正视了她自己和她的故国,她喜欢的摇滚乐精神、李小龙的热血和率真的勇气又回来了。

在她那饱受战火的国家,她属于幸运的少数,有机会离开铁箍一般的环境到国外循着喜爱做回自己,其余的众多普通人,被迫接受着,组成了墨黑的无声的背景。

黑白色的凌厉纯粹有不容置疑的简截了当,有与孩童缤纷的世界全然相反的冷酷无情。

玛姬幼时的国家是黑白的,童年是黑白的,动画的主调也是黑白的,在这黑白分明的单一里,情绪无分喜怒,都似淡漠的,旁观的。

因而在《我在伊朗长大》的画面讲述里,有一种克制和简化的哀伤,还掺杂了少数的笑料,也许是为了能让孩子们看懂。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是恐惧让我们失去自我意识,还把我们变成懦夫”

她的命运像极了那朵茉莉花,极度坎坷,被摧毁,流浪,孤独席卷。

虽有遗憾,但无悔。就像结尾,那朵茉莉花落下,故事也圆满结束。

玛嘉虽然是一个伊朗的小人物,她只是历史洪流中沧海一叶,尽管她的成长经历不能作为一种真实的历史。

但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普通人民的命运与国家剧变的紧密关系。影片反映出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展现了主人公玛嘉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动荡和政教合一统治的忧虑。

玛嘉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她不得不做出许多无奈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玛嘉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为自己选择新的道路,选择自己的茉莉人生,简单而绚烂。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512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6日 10:46
下一篇 2023年1月16日 11:21

相关推荐

  • 什么是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波动是人类本能的反应,但当情绪无法控制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类在特定情境下产…

    2023年3月4日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八年级

    精彩片段1:“在和周恩来谈话的时候,我一直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他;他和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

    2021年12月12日
  • 月光下的村庄,后悔没有早点读这本书

    知乎上,有人问: “如果要送给最爱的人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 高赞回复是: “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生跟读过之后的人生,真的很不一样。” 小说以孩童…

    2023年2月7日
  • 苏东坡传读后感(人生若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面对官场,他选择守正不阿;面对贬谪,他选择苦中作乐;面对苦难,他选择豪放旷达;而面对人生,他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0日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以历史为镜)

    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然而这一年中许多看似细枝末节的事,却为大明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后代史学家在研究明朝历史的时候,多将这一年作为大明王朝命运的…

    2023年1月30日
  • 集结号观后感(吹响人性真切而美好的号角)

    曾经看过一本很薄的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讲的是:美西战争期间,一名叫罗文的中尉,接受命令,孤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难困苦,终将总统的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的手中,出色完成任务…

    2023年1月10日
  • 实习周记,八周日记通用版

    第一周 本周,是我实习的第一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对自己的岗位充满期待,对公司充满好奇。领导叫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最开始的时候是培训。也怕自己没有能够做…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8日
  •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值得学习的楷模——诸葛亮)

    今年实乃多事之秋,疫情反反复复。时至秋月,黄叶飘零。静居家中,又看《三国》,心潮起伏。 出师一表,情真意切,字字玑珠,字字啼血,使人不忍卒读。诸葛孔明,司马懿言道:“非管仲、张良,…

    体裁作文 2023年3月13日
  • 幼儿教师随笔80篇,要多些耐心和爱心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   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一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3日
  •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小事也可以温暖心灵)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虽然记录的都是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每件事都像一束灿烂的阳光,释放着神奇的能量,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因为淘气…

    体裁作文 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