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一个真正的输家)

《阿Q正传》被公认为鲁迅最优秀的作品,甚至有人用“只要是在中国有些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阿Q正传》的”来形容《阿Q正传》的影响力的。而我本人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在我上高三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一年一共讲了一篇文章,其他时间都用在总复习上了,而他所讲的那篇课文,就是《阿Q正传》,《阿Q正传》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阿q正传读后感(一个真正的输家)

鲁迅对国民精神弱 点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个双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见了狼,自己就成为羊;见了羊,自己又变成狼”,这是阿Q性格中最 为突出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赵太爷这些“狼”面前,阿Q表现出空前的软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面前,阿Q虽然不甚服气,并试图获得胜 利,然而,在王胡真的动了气同他打起来的时候,他又软下来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弱者的哲学,也是由狼变羊过程中的心理安慰。阿Q式的人物,就是这 样一种两面人:“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

阿Q,其实就是一个鲁迅概念中的一个封建落后、思想愚昧的乡村农民的典型形象,是鲁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国农民的种种弊陋都集中到阿Q一个人身上,让阿Q成为中国当时封建农民的典型代表。而鲁迅对于乡村生活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更谈不上是熟悉。而他对于阿Q这种“乡村小户人家”,所采取的“与其说是建立在详观细察基础上的具体描绘与刻画,还不如说是借助于有限的了解而充分发挥艺术创作所见许的推理与想象”。总的说来,鲁迅在乡下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当然称不上是乡下人,他所塑造的阿Q形象其实也就是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民的典型。

阿Q在现实等级制度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在强、弱两者间找寻一种平衡,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创造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凡事都讲究个度,精神胜利法也不例外。运用地得当,就叫“满足”,而一旦滥用成性,则变成了劣根。

阿q正传读后感(一个真正的输家)

“精神胜利法”所带给阿Q的,在阿Q自身看来,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是别人都没有而惟独自己有的值得大家都来学习的地方。但在其他有良知的中国人看来,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而鲁迅想要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的,其实就是整个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中国人之所以会成为东亚病夫,就是由于这个软肋在作怪。中国人向来以为自己地大物博,是天国,其他国家都是自己的附属国,并且当英国大炮已经炸开中国的大门上,中国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面积有多少,与中国是否接壤。当一次英国军官邀请清朝大将福康安去参观英国大炮,福大将军却抛出这样一句话:“这玩意儿,想来没什么稀罕,看亦可,不看亦可。”当时中国人的自大心理恐怕已超出了想象。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阿Q也常常对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不顾一屑,照样我行我素,自以为自己就是皇帝,只是皇帝生错了地方,在我看来,煞是好笑。

精神胜利法无疑有它积极的一面,几乎所有人都会通过遗忘或自我膨胀来减少焦躁感与自卑感,正如卡耐基所说 “快乐的诀窍就是:如果你不快乐,那么就微笑,假装自己很快乐。”然而,当这种精神胜利法被滥用且不被转化成物质胜利时,这无疑是消极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奴性,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甚至不敢正视自己的奴性,受到的压迫必然以一种自我消遣的方式加以排解,长期依赖这种方式达到心理满足则会引发物质追求上的惰性,这是阿Q最大的悲哀,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悲哀。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546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8日 16:01
下一篇 2023年1月28日 16:06

相关推荐

  • 大卫科波菲尔(一本被称为英国最好的书)

      01   有这样一部文学著作,它出版至今已经170年了。   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名列各大书单的经典作品——《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其为“所有英国小说…

    2023年2月4日
  • 鹿门客小说文字入侵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曾经,我一直奢望能看到21世纪的《故事新编》,鲁迅的这个作品是自己学生时代的酷爱。 没有那过分犀利的笔锋,没有那嬉笑怒骂的文字;全书的风格却显示出一份从容,一抹洒脱,一点幽默。鲁迅…

    2021年12月7日
  • 梦入神机小说佛本是道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今天我们推介的这部书,无论放在何时,它都是位列总统山的作品;无论放在何地,它都是永远的经典。 它和Z大的《无限恐怖》一样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流派,更为恐怖的是它甚至影响到了现实生活,不…

    2021年12月7日
  •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民族绝不会是丑陋的)

    1984年,64岁的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作了一场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讲演——《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3日
  • 电影《怒潮》观后感200字左右

      电影《怒潮》是由一位平江籍老将军亲自策划创作而成,主要讲述了湖南“马日事变”后革命出现低潮,革命队伍历经磨难并爆发了秋收起义最终取得胜利的史实。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农…

    体裁作文 2022年11月22日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800字:爱与赎罪

    当罪恶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题记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

    2021年12月10日
  •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1.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身为一线的教师则需要通过诵读经典,反思自我重新获得思想。因此,现在的我们应该尽量地做到博览群书,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用经典来帮助自己树立大的…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0日
  •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作文:失去信念才是真的悲哀

    《骆驼祥子》读起来甚是过瘾,内容充实,描写细腻,老北京话味儿正韵浓。 其实才读没多少我就想写随感,但到底忍住了,读完一并写。当时勾着我想写随感是因为心里想着一个问题,老舍先生写祥子…

    体裁作文 2021年12月5日
  • 读后感1000字《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一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离,我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谁人没有父母,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

    体裁作文 2022年6月22日
  • 教学经验总结19点,新学期值得借鉴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好方法,常常会帮助我们更融洽地与学生们相处,指导学生学习。今天为大家分享19条教学建议,希望能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如何备课 1. 对比教材 备课时要对…

    2023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