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业史》这本书很偶然,前一阵子听父亲说他如今再读《创业史》跟他年轻时读这本书有了很多不同的感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读这本书也是必然,在 202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100 周年的特殊之际,读这本书也有特殊的意义,让我跟随柳青的笔触认识我未曾见过的中国。
论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小说展现的是 1960 年左右的事情,我那会儿还没有出生,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论生活背景,小说描述的完全是农村生活,我在农村没有生活过,也是很陌生。小说以梁生宝的互助组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不愧是大家名作,读起这本书来,我丝毫没有违和感!故事情节,生活场景,人物描写都非常吸引我,每个人物都描写得那么栩栩如生,人物特征跃然纸上,穿着,表情,手势,动作……很直观地把每个人物展现在我面前,读这本书时,甚至于有时我会感觉自己就在他们中间生活,感受他们的悲喜,体会他们的苦乐。忠厚又不缺智慧,一心跟着党,为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努力的梁生宝,朴实善良又有些倔强的生宝的养父,身材高大,自负又爱打小算盘的郭振山,贪恋自私的富农姚士杰,教条主义的陶宽书记……那个年代农村各个阶层的典型代表人物,普通群众,党员干部,老人,青年,男人,女人,都被作家刻画得惟妙惟肖。
刚刚解放的中国农村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需要各种新的创业新的改革。而农民这个群体因为文化受限,地域受限以及各种历史问题造成了各种变革的举步维艰。每一次小小的变革都需要做大量的抽丝剥茧般的群众思想工作,从极个别人响应到少数人从观望到参与再到大多数人认可接受,每个过程都是何等艰难。党员干部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大家都是在党的号召下,一边尝试一边发现问题,再修正再完善,一步步走向成功,靠的就是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的执着和坚韧,坚定的信念,无私地付出。他们高尚又质朴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想想如今,社会改革到目前阶段,比起一穷二白的时代,人民生活也好,国家举措也好,各方面都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人们总体的文化素养高了,总体认知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在一些社会问题出现以后,很多人却表现出急躁不能容忍,极端不能平和的态势。对国家的各种怀疑对政策的各种不信任,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更不应该被大家效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历史上都没有任何先例,只能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尝试不断革新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时代在变,政策自然也会变,不能因为变化就全盘否定过去的决策,每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它特定的背景,就算再怎么高瞻远瞩,这么大的国家,有个别政策失误或者缺陷也很正常,哪个发达国家没有一段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血泪史,又有哪个国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得这么强大?所以,抵制和严惩那些随意发表不当言论的人是必须的,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坚定的信念,何谈团结一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当然,每个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牢骚,而是真心关注,从自己做起,抵制不良风气,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今新华书店把这本书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说明这本书的思想主旨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任何时代,都有创业的步履艰难,都需要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书店的这一举措也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如今我们的社会应该崇尚什么,坚持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纠正什么。我们在这个时代,不需要像梁生宝他们那样抛家舍业,忍饥挨饿地工作,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起码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有丰富的便捷的资源可以随时共享,但我们在品味幸福的同时不能停下我们奋进的脚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国家的前进和强大添砖加瓦,我们的奋进在改革的历史洪流中可能微不足道,但康庄大道是无数个坚定的脚步走出来的。我们可以做到在任何时候相信国家,信任党,有坚定的信念,不发表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
同时,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可以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出自己的一份力。非常遗憾的是作家柳青英年早逝,《创业史》并没有写完,我们无法看到生宝的灯塔社办得怎么样,他和优秀的女农村党员刘淑良婚后是如何一起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实际困难,进了工厂的改霞又有了怎样的作为……但历史证明,他们这些人一定在奋进中体会到了莫大的幸福!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