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对居里夫人有过大体的了解。在物理课本上,以及学校张贴的名人海报上。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个伟大且坚毅的女性,曾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她,并没有申请放射性元素镭的专利。科学研究成果得来不易,居里夫人不仅科研成果傲人,她的品质也是如太阳般耀眼。
居里夫人的原名名字叫:玛丽·斯克罗夫斯卡。幼年时出生在一个波兰的中产阶层的小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早早的就被疾病折磨。在玛丽小的时候,就伶俐聪慧,三岁时就可以朗读姐姐的功课。
为此母亲深感担忧,不想让女孩如此早慧。所以尽量控制玛丽接触书籍。但玛丽的成绩却一直很好。在上学以来,她都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从小玛丽就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担忧,波兰在德意志的践踏下,子民失去了学习自己文化的自由,高涨的爱国情怀在这个小小的波兰女生心里札了根,她用尽一切力气去反抗,哪怕知道事情到头来只是徒劳无功,但她的心里从不屈服。
最后她以全年级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她和姐姐哥哥的大学愿望一样,想去读医。但哥哥的学校只能允许男生就读。姐姐的梦想是去巴黎学医,也很有医学天分。
可家庭条件的不允许造成了两个人都没办法实现梦想的困境,后来玛丽决定去远一点的地方去当家庭教师,用挣来的钱供姐姐去巴黎使用。
姐姐在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积蓄,几乎没怎么考虑,姐姐去了巴黎追求梦想。而玛丽在这家人中当着家庭教师,日子逐渐稳定下来。直到见了这家的大儿子,与雇主的大儿子相爱。没想到他们的相爱换来了雇主家庭的热烈反对。玛丽想过要换工作,可是如果她丢失了这份工作,可能就不能供给姐姐了,那要姐姐怎么办呢?
为了家人的她还是选择了隐忍,切断了她与雇主大儿子的感情。每天晚上会在废旧的地方读着送过来的破旧化学物理书。
书已陈旧,有些知识也已更新换代。但当时的玛丽并不知道,依然努力学习,她学起来没有人指导,费了很大的劲才会看懂一点。她不知道,这些日子的看书,虽然学习到的知识几乎是错误的,但却养成了她良好的自学习惯。
直到玛丽的姐姐有能力接玛丽来巴黎学习。最后玛丽选择了学习科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认真且专心。屋子的破旧,天气的寒冷,吃力的功课都打倒不了这个一直坚定的女孩,她用睿智的头脑来应付这一切。最后身体缺乏营养而再三昏迷,但她毫不在意,只是为了科学理想而努力。
就像她给哥哥的信中写道:“我们都深信自己在某一领域有天赋,那就不管会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实现它。”
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比埃尔·居里。与他结为夫妇,成为了灵魂伴侣。
当时的居里夫人在博士论文中挑选了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此前在学术界上关于这一点的相关资料几乎是空白的。我不禁为她的勇气感到深深的钦佩。现在毕业的论文,恨不能选择再简单不过的应付事,有此对比就可知道,居里夫人对科学最真实的爱。
此后不管实验室的简陋还是仪器费用上的萧条,居里夫妇都克服了过来。由镭的发现,所以夫妇二人获得了诺贝尔学奖。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夫妇二人还是决定不申请镭的专利,把有关于镭的研究资料公布于众。
因为夫妇二人认为:身为科学家,就应该去科研,去发现,这是自己的职责,也是科学家的首要任务。不应该掺杂金钱。
无私的奉献使夫妇俩的声誉响彻世界。但他们并没有在此终止研究去沽名钓誉。过了一段时间,比埃尔的去世很突然,也对居里夫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打击。
但每当居里夫人难过的什么都不想做时,总会想起丈夫的那句话:即使没有灵魂的人,也该工作。
为此,居里夫人开始了新的征程,又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
后来俄国也被侵占,她为了战争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为这第二个祖国鞠躬尽瘁,镭射线的医学应用就是X射线检验,因此技术,居里夫人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中枪士兵。在X射线的检测中,子弹在士兵的身体里无处遁形。
以至于后来俄国战争胜利,波兰解放,她也异常激动,她认为一个学者,不应该在战争中不闻不问,应怀揣对国家的信仰,以及力所能及的用科学造福人类。
她做到了。以至于弥留人间之际的最后几秒,她还在想着实验的事。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