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因为懂得,所以选择)

心理学,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犹记得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填写了某某学校的心理学专业,但是我和它注定没有缘分,丝毫不出意料的人家没看上我,后来对于心理学的兴趣也就不了了之,在学校的提倡阅读活动下,我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再一次勾起我对心理学的回忆与兴趣。

在众多书籍当中选择了它,主要是因为“心理学”与“生活”一个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是自己正在经历的,翻阅书籍《心理学与生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是一本既实际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对了解更深层次的心理学有很好的奠基基础,对于心理学入门小白,这本书算得上首选,它的内容很通俗易懂,里面没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测试,没有什么专业术语让人费解,它能让一个小白一步一步的自己去打开它,触摸它,最终完全了解它。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原来生活处处有心理学,只不过我从未真正了解过它的定义与内涵,还一度认为它离我很远很远,远到我不刻意去学心理学这个专业,我就永远不可能接触它,然而这本书却教会了我不要盲目自信,因为心理学就在身边。

这本书真的很让我惊喜,这本书的文章就很契合它的名字,为什么说它通俗易懂呢?因为它贴近生活,书中列举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解释心理学原理,所以身为阅读者的我们就很容易结合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事物来理解每个例子所阐释的心理学原理,如此一来,看过这本书的读者们就会对基础心理学有了大概的了解,从而建立起对心理学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因为懂得,所以选择)

《心理学与生活》有几个方面给我最深的印象:首先,就是它的内容阐释,也就是上文所说到的作者结合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原理举各种各样的例子来向阅读者传达知识,让我们这些心理学小白能够非常容易的了解心理学的各种不同情形下的原理,从而将我们这些小白领进门,以一种双向互利的形式达到了完美的传达效果,为什么是双向互利呢?因为该书内容不像很多其他内容紧凑,而且作者思路过于复杂的书本,读起来令人费解,那样只会让阅读者很快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而《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使阅读者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而阅读者则在获得兴趣的同时,又获得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是双向互利,二者皆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其次,很多书本都是先罗列大篇幅的概念和定义,然后一笔带过的向你大体介绍一遍解读意思,其中的真正内涵其实很多时候读者个人根本就理解不了,他们往往只会被字面意思牵引着钻牛角尖,而读这本书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该书作者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带你慢慢跟上他的步伐,对你进行一点一点的启发,极具耐心的从牙牙学语教起,阶梯式的牵引让你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得到胜利的果实。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特别钟意它的总结归纳,每一章的后面都会有对应的重点被列出来,明确告诉了读者该知道些什么。它总是能让我想起初中时期艰难学历史的自己,那个时候,因为自己对学习的不上心,导致自己的历史一直都不好,好在那个时候历史还是开卷考试,即使我历史再差,我也可以在书上找到星星点点的知识点,但是也只是片面的,想要完整的了解历史书上的重点,简直就像登蜀道一样难,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挺好的方法,我会把每一章节的重点写在对应的章节标题下面,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历史书目录上全部都是整本书的重点,关键词让我很容易在考试时候找到我需要的知识点,那个时候我像一艘失去方向,孤苦伶仃漂泊在海上的船,总结的关键词让我重新找到了航行的方向,让我重拾学习历史的信心。现在再看到作者以这样总结的方式把重要知识点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就想到那个时候的自己,这也算是另一种感同身受,只有自己经历过才知道,总结归纳有多么重要,同时总结所有重点的同时有多么麻烦,所以我非常敬佩作者以这样体贴的方式,为阅读者一路披荆斩棘。

我非常推荐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小白阅读这本书,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既然与生活有关,那肯定值得观看,看完这本书之后,初学者就会对心理学有着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们平常生活就会不知不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来观看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世界又多了许多的趣味,生活不再是以往的枯燥的几点一线,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情不自禁的用心理学的原理去分析我们周围的人或事,因为人总有一种控制欲,我们能掌握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些奥秘,心理上就会得到一定的满足,对自己来说,这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慢慢的我们会爱上这种方式。

我还在想,对于很多教材内容编写,也可以借鉴这本书,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图书,像我上文提到的历史书,还有政治这类的内容较为繁琐的图书,在每一章节的背后就可以列出重点,我觉得这样并不会增加学生的惰性,反而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因为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太差,背书基本上都是被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重点是哪些,该怎么背,在书本后面罗列一定的重点,会为学生指明方向,有了方向的学生是会有一定的动力的,因为有胜负欲,给了重点就是给了一颗糖,哪有不喜欢糖果的小朋友呢?所以我觉得该书的编写十分值得借鉴。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不如找个时间放松放松自己,看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掌握心理与生活的平衡,用心理学去重新认识世界,慢慢去思考,慢慢去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601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日 16:48
下一篇 2023年2月1日 16:52

相关推荐

  • 辞旧迎新演讲稿800字,共聚一堂,为梦想而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 大家上午好。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东起。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转眼间我们已经走进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天。首先感谢大家这一年以来的付出!感谢某某总,以及各…

    体裁作文 2022年6月21日
  • 四世同堂读后感(吾辈当自强)

    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老舍先生,到了初中又学过他的几篇文章,更是把他写的几部小说的名字背的滚瓜烂熟–因为都是考试的内容。《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直到三…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1日
  • 实习期工作总结(实习期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

    实习期个人工作总结1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各种不一样的顾客,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态度来对待你,这就要求你有很强的应变本事。实习中不仅仅要应对顾客,还要搞好和同事与上级的关系,要自…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5日
  • 棋王读后感(一个棋痴的传奇故事)

    读阿城的《棋王》最大的感觉是与同类题材的表现手法不同,大多数反映知青的作品,多是以苦难悲情为主,称为伤痕文学,而《棋王》以同样地社会背景,写的不是伤痛是生活中的日常。让读者在具体的…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日
  • 惊天动地观后感(地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惊天动地》是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故事片,真实地还原了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救灾场景。其大致情节是军中某旅旅长唐新生于演习途中突遇特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在通讯中断、与上…

    2023年1月13日
  • 一月一次的思想汇报(社区矫正每月思想报告)

    社区矫正每月思想报告: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报告不但可以增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今后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法、有序看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023年2月21日
  • 心情文章《散文——溪水人生,伴我长流》

    我偶尔会惬意那若拥若散的街巷市井,偶尔会游山玩水,漫步在水流潺潺的小溪旁。人生的意趣,那是随着年龄,在不同的环境中演绎着它的精彩,如果用江河之水滔滔而澎湃来比喻生活的话,那生活中的…

    2024年8月27日
  • 吹牛者小说临高启明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遗憾,每个人都有想要改变的悔恨,于是每个人都曾经畅想过穿越,无论是改变历史,还是扭转人生。 于是我看到了这本口碑争议极大的群体穿越小说开山之作,网络作家吹牛者…

    2021年12月7日
  • 子夜读后感800字(身在子夜、期待黎明)

    “子夜”究竟是怎样的时刻?“天亮之前有一个时候是非常暗的,星也没有,月亮也没有。”或者说,这个时刻,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想要遇见黎明,就要奋力挣脱黑暗。 《子夜》是文学巨匠茅盾的经…

    2022年5月27日
  • 鸡毛信观后感,儿童团长海娃的故事

    昨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后,爸爸和妈妈一起陪我观看了电影——《鸡毛信》。 《鸡毛信》影片中 ,揣着信的海娃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遇见了鬼子。“信该放哪儿呢”海娃左思右想,望着绵羊群顿时心生…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