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民族绝不会是丑陋的)

1984年,64岁的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作了一场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讲演——《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

演讲甫一结束,据柏杨本人回忆:“刹那间,我感觉到一片幽静,好像深谷那样的幽静。连一声礼貌性的鼓掌都没有,而听众们却一个一个站起来,纷纷离席。”

1985年8月,此篇讲稿和柏杨数十篇同主题的演讲、杂文、采访在中国台湾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时隔36年后,柏杨遗孀张香华日前表示,“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

这一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张香华近期拒绝将《丑陋的中国人》摘文选入台湾地区中学一年级的教材,她对于现在台湾教育和新课纲“去中国化”甚至“反中”的倾向无法苟同,担心“利用其书名来辱华”“(青少年)在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即便读了柏杨的文章,又怎能领会柏杨的精神?”

《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争议之书,也是属于上个时代的经典。

1985年,当《丑陋的中国人》风行台湾时,台湾尚是一个拥有高度“中国人认同”的社会,所谓的反思“中国人的劣根性”,也是基于爱之深责之切的中国人立场。

在当时的台湾社会,这种自我反思的风潮蔚然成风。1979年1月,柏杨在绿岛狱中撰写的名作《中国人史纲》首度在台北出版,第一次提出了“酱缸文化”的著名概念,“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而在柏杨爱荷华演讲的同年(1984年),龙应台也发表了名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觉得恶心,觉得愤怒。但我生气的对象不是这位人士,而是台湾1800万的懦弱自私的中国人”。

在当时的台湾,批评《丑陋的中国人》火力最猛的应该就是李敖了。李敖认为,所谓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种刻板印象而已,柏杨将一部分中国人的丑陋加诸于所有中国人之上,是“懦夫的行为”。为此,李敖还专门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丑陋的中国人》在中国大陆引发的热潮甚至超过了台湾,发行量高达数百万册。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回忆称:“整个八十年代的近六百万学子,即‘八十年代人’几乎没有人没有议论过柏杨和《丑陋的中国人》,导致的直接反应就是柏杨热!”

“柏杨来到大陆的时候,恰好也刚刚是他应该来,也正是大陆需要他来的时候”,《丑陋的中国人》恰好契合了中国大陆当时反思传统文化的思潮。

按照陈晓明的说法,国内的这些批判表达了很多现实的情绪,但却找不到一个强力的资源,“但是柏杨先生宣言式的语录出现时,我想是为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反思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和佐证,就像是火柴一样点燃了某种东西,所以郁积在那里的材料突然间发光了”。

在当时大陆学人的心目中,柏杨的思想承接着五四的传统。著名作家冯骥才后来甚至将柏杨和鲁迅相提并论,“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收呢?无论是鲁迅先生还是柏杨先生对国民劣根的批评,都不能平心静气以待之”。

冯骥才对柏杨显然是过誉了,但《丑陋的中国人》的时代经典意义是难以否认的。这本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时契合了两岸中国人针对国民劣根性反思意识,或许也是一个巨大的时代巧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但不是每种经典都可以穿透时代。从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丑陋的中国人》恰恰部分暴露出了中国旧式文人缺乏社会科学训练,好大言而少实证的缺陷。

比如,柏杨主张废除方块字,而理由竟然仅仅是“今天打字那么快,计算机那么快”;再比如,柏杨批判孔子,“自从孔丘先生之后,四千年间,没有出过一个思想家”“认识字的人,都在那里批注孔丘的学说,或批注孔丘门徒的学说,自己没有独立的意见,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允许这样做”。当然,这些问题在《中国人史纲》里更为明显。

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有过相似的经历。前几年,我曾经试图重读《丑陋的中国人》与《中国人史纲》,这两本书曾深深影响过我的青年时代,但后来经过学术训练的我,已经发现柏杨的书读不下去,很多论断在今日看来是过于仓促和情绪化了。

但是,在《丑陋的中国人》可能即将绝版的今天,这本书有一种意义将永不过时:自省意识。一个懂得自省和自我反思的民族绝不会是丑陋的。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621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3日 09:03
下一篇 2023年2月3日 09:10

相关推荐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懂得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算是悲剧式的结尾的吧,之前看书只会围绕主人公,然后根据主人公这条线看下去,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变化,心路历程,这也是隔了好久才看的故事性的书,之前在看…

    2023年1月31日
  • 学习经验总结,高考725分的清华学霸的学习经验

      孙老师在高三执教已经近30年,来来往往送走了很多届的毕业生,而在整个执教生涯中,孙老师说,其中一个叫陈凡的学生最让自己自豪,不仅在当年的高考中考出了725分的好成绩,而且还总结…

    2023年2月21日
  • 电影开国大典观后感,再增爱国情怀

    今天,我看完了《开国大典》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1949年的10月1日,中国这位婀娜多姿而又受难重重的端庄女士,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天,彩旗飘扬,…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2日
  • 乡村振兴怎么做,乡村振兴的四个方面工作

    1月1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布会上表示,三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聚集资源…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1日
  • 蛙读后感(真正的作家,不会迎合一个时代)

    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础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小说《蛙》带着犀利的目光,直视计划生育的过往,在矛盾中反思生命的…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日
  • 小兵张嘎主要内容(少年英雄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饱蕴着浓烈红色情结的家庭,看看姐姐和我的名字就知道——“爱军”“志敏”,于是红色经典电影很自然地成为了我们自幼成长的必修课。因为自己自小就是个老实刻板、循规蹈矩的孩子,…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6日
  • 人力资源实习报告(人力资源毕业实习报告范文4篇)

    人力资源毕业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一)   人力资源管理讲究的是人才的管理艺术,其基本原则是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在这个人才横溢的时代里企业家们不仅要能招揽到人才,更要能发挥人才的价…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7日
  • 道德经读后感(让我受用不尽)

    我们给人生天然的设置了一个首先模式。例如,你认为不可能返老还童,永葆青春,却无视那些真正做到的,70岁像28岁的人。头脑里总有一个你认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就是你人生发展的界限。例如…

    2023年3月10日
  • 红旗谱读后感汇总6篇,品味红旗下的斗争精神

    红旗谱读后感1 《红旗谱》,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展现出几代人誓死与黑暗社会抗争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塑造了一个个活…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3日
  • 泰戈尔《生如夏花》美文欣赏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

    202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