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为什么中国人死后要叶落归根?

为什么总说中国是人情社会?

为什么“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私德观念根深蒂固?

这些问题或许会从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得到解疑释惑。

《乡土中国》,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宏观角度,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的经典著作。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愿《乡土中国》给予我们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01 时 代 背 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农村广袤的乡土家园,百废待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们饱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纷纷投入到关系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时代洪流之中。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当年的费孝通,一名年轻有为、学贯中西的西南联大教授,通过实地调查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著,作为给学生们系统讲授“乡村社会学”这门课程的材料,其中的14篇总结出版为《乡土中国》

费老把中国广袤的农村社会称为乡土中国或乡土社会,但这并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体系的总结与凝练。

《乡土中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时代命题。

02 乡 土 社 会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生活隔离、往来疏少。

传统乡土社会是具有地方局限性的,过去大部分中国人的常态就是终老故土

就像以前农村很多文盲,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识字不方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生老病死都在村寨的人来说,“识字”对于他们都社交、劳作、生活、娱乐并没有太大帮助。

不像城市里,如果不识字,可能连吃饭、买药的店铺都找不到。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在乡土社会里,法律是没有存在意义的。

因为,这里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得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

现代,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熟人社会的传统习俗已经难以约束彼此。

就像在农村,家里有人敲门,你问:“谁呀”?

门外十有八九会大声回答一个字:“我!”

这是因为熟人社会的听音辨人

如果在城市,你这样回答,基本上不会有人开门。

于是,在现代社会学概念里,我们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尽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传统礼俗社会和现代法理社会之间的碰撞,仍然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持续纠结于“找熟人”还是“找法官”。

03 差 序 格 局

俗话说:“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这句话,用来形容表亲、堂亲这些亲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大。

就像《红楼梦》里贾府的大观园,可以住着贾宝玉的堂兄贾琏、堂嫂王熙凤,也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说明传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富伸缩性的网络。

所以,费老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划分出远近亲疏有差异顺序的人际关系格局。

就像把石头投入水中,产生的水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自内而外的亲疏远近,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这个富于伸缩人际圈的大小,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则像农村捆柴一样,每个人就像一根柴,一定是属于某一捆,也就是属于某个团体,也就是“团体格局”

比如“家人”,在西方社会里,没有特别强调的话就是指“妻子和孩子”;

在中国社会里,这一概念就变得伸缩自如,叔伯姑舅姨侄外甥,都称得上或称不上家人。

我们明白了乡土社会中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也就明白了社会中“私”的问题,因为这是依靠一根根私人关系搭建而成的社会关系网。

在这种以己外推的人际网中,“忠、孝、悌、信”等维系这种私人关系的道德因素就格外重要。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在长期劣币逐良币效应下,公德心逐渐被自私心驱走。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了流传千年的道德习惯。

不过,数千年以来,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孔孟的“仁爱忠孝”、佛教的“向善舍己”等道德观念,有效补充了“团体道德”的缺乏。

今天,我们要重振文明乡风,如何利用村规民约、志愿服务等现代理念实现克“私德”而扬“公德”的目的,也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04 礼 治 秩 序

相较于现代的“法治”社会,很多人说过去农村是“人治”社会,这是不准确的。

法治,是“人依法而治”。

法律,需要人去执行。

所以,费老说,中国乡土社会是“礼治”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礼和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这种规范的力量。

法,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礼,依靠乡土社会传统执行。

礼,并不是只是文质彬彬的“礼仪”,礼也可以杀人,也可以“野蛮”。

封建帝王死后,一些妃子、宫女要陪葬,这是“礼”;

古代女子和丈夫以外的人发生关系,被浸猪笼,也是“礼”……

礼,大多时候并不是靠外在的强制力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使人铭记在心。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礼治是传统,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是在长期时代变迁中逐渐形成的,是这个社会历史维持的秩序。

中国长期处于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原有的封建礼治还长期根深蒂固于广大民间。

如果不从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上进行变革,一味地推行法律和法庭下乡,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先发生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尽管《乡土中国》是一部70多多年前的“老书”,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有些略显老态。

但是,常学常新、常悟常新,费孝通先生对乡土社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将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

这或许就是《乡土中国》的时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重读此书的理由。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666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4日 12:13
下一篇 2023年2月4日 12:20

相关推荐

  • 繁星春水读后感800字,触动心灵的美

       冰心的作品往往饱含真挚的感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手捧着她的《繁星春水》,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作的韵味、真谛,一时间思绪万千!    冰心一生信奉“…

    体裁作文 2022年6月11日
  • 保护环境倡议书,“绿色发展,保护环境”

    广大市民朋友们: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呼吁我们要像保护眼…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9日
  • 《八佰》电影观后感400字左右

    《八佰》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八佰》这一部影片,现在我给大家来讲解一下吧! 《八佰》这一部影片是一部战争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导演是管虎。这部影片拍摄的时间是在193…

    体裁作文 2022年4月10日
  • 寸芒小说深渊归途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如果你厌倦了脚踩八方,手撕四海的无敌模式; 如果你腻烦了虎躯一震、万人臣服的小白故事; 如果你喜欢普通人探索世界的小说; 如果您不是特别介意主角的性别设定; 那么恭喜您,今天我们推…

    2021年12月7日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用奋斗铺就幸福路)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在《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奶奶讲了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如何找到宝葫芦,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宝葫芦什么都能变出来,还不幸福啊!…

    2023年1月30日
  • 九鱼小说亡灵持政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即将迎来2021年的春节了,不知道您还有没有看第一本网络小说时的悸动,不知道您对那些许多年前的惊艳了时光的作品还有多少的记忆; 当时光飞逝,无数的经典早已沉寂在…

    2021年12月7日
  •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400字左右作文(观看《郭明义》心得体会)

      英雄并非皆是战甲披身,平凡中亦有英雄。郭明义是众多普通人中的一员,但他亦不普通,他就是英雄,是新时代的精神标杆!   随着一舞结束,影片《郭明义》缓缓落下帷幕,但我的内心却久久…

    2022年11月9日
  • 忏悔录读后感(生活的记录也是一种启发)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 在《忏悔录》里卢梭面对着种种谴责和污蔑、中伤和曲解,自信他比那些迫害和攻击他的大人先生、正人君…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0日
  • 描写雪的文章(雪花是一朵清芬的花)

    如果说雪花,也是一朵花,我想她一定是一朵清芬的花,无论尘世有多少风霜,也是不染纤尘,那种超凡的冷静与肃然,让人听起来,是禅意,是清绝。 雪从天上飘落,一路带着寒香,这种暗香是藏不住…

    2024年9月6日
  •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有关爱情的人性诘问)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当命运在现实社会中不妥协时,这…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