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读研的时候,上考古学概论课,导师曾对我们讲,考古学者的一生,如果能够遇到一座大墓,那么就够他“吃”一辈子的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业多年后,当我重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忽然又想到了当年导师的这句话。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记者和考古学家是有相同之处的。

考古学家如果能够遇到一座史诗级的大墓,那就将会是他一辈子研究不尽的资源,他完全可以凭此“立功名,创事业”了。

记者如果能够遇到一次举世瞩目的采访,那么那也将会是他毕生的财富,他也完全可以凭此,显名于世,不虚此生了。

不需多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其实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记者。

但是他的“幸运”来的没有那么容易,他的的“幸运”是“老天”对他“追求事实真相的冒险精神”的一次丰厚奖励,与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形势丝丝相关。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在斯诺的笔下,我们得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时身处中国的外国记者的眼中,唯一值得采访的信息就是“有关红色中国的准确信息”。

因为蒋介石对红区信息的封锁非常严厉,在白区要想获得红区的准确信息是很难的,所以记者要想一探究竟,就只能亲自去实地调查,可是在蒋介石宣传的威慑下,很多人也只能将这一想法止步于脑海中。

即使是对于颇有冒险精神的斯诺而言,他要想去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考察也是有困难的:他是很难孤身穿越火线到达那里的。除非在那里交战的军队可以握手言和。

不过事情有时候就是非常奇妙。在1936年6月初,斯诺通过一个朋友得知了一个内部消息,在西北的张学良、杨虎城和红军已经达成了某种惊人的默契。凭着新闻记者敏锐的嗅觉,斯诺立即意识到,自己有了进入红区的可能。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于是在6月的一个午夜,斯诺离开了北京的安乐窝,他怀揣着兴奋、忐忑、满脑子的疑惑坐上了开往郑州的列车。在此之前他已经不止一次地盘点过“回旋于”他脑海的足够装上几大箩筐的“红色”问题。

“他们是不是留着长胡子”

“他们读过《资本论》和列宁的著作没有?”

“他们里面有一些俄国的军事天才么吗?”

“他们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

“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

带着这些问题,斯诺进入了梦乡。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1 火车上的闲聊耐人寻味

到了第二天早晨,列车上的人们重新恢复了“活力”,斯诺也开始仔细观察自己周边的旅客们,坐在他对面是一个年轻小伙和一个白胡子老头。

小伙有些自来熟,很快就和斯诺你一言我一语的侃起了大山。

原来,小伙是个四川人,得益于他妻子的叔叔是个铁路员工,所以小伙可以省下一笔长途路费。只是小伙已经阔别家乡7年了,从他父亲的来信得知,他的家乡附近正在闹土匪,所以他对于自己能不能够回到家乡有些疑问。

小伙的疑问也勾起了斯诺的疑惑:“你是在说红军吗?”小伙否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两者不是一回事。

斯诺继续追问,那有什么区别呢?报纸上就是称他们为赤匪啊。小伙解释道,南京让编辑们这样说的,他们也只能这样说啦。否则,他们也是革命者了。

斯诺还是有些不解,在四川,大家对这两种人都感到害怕,不是吗?

小伙越说越来劲,那得分情况,“有钱人是怕他们的,地主、做官的和收税的都是怕的,可是农民并不怕他们,有时候他们还欢迎他们呢”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这时,小伙才感觉自己说话有些唐突了,小伙看着旁边默不作声的白胡子老头,突然有些紧张,他赶紧把话往回圆,最后说了句“他们啥人太多”。

谁知,白胡子老头突然一语惊人“杀得不够”,把小伙和斯诺都给惊呆了。

其实,老头的话不仅让当事人惊讶,也让几十年后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读者们惊讶,本来以为他可能是支持蒋介石的,万一告密就麻烦了。没想到他却突然“语不惊人死不休”,来了句这么决绝的话。

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个温和的老人说出这样狠心的话来?斯诺心中满是疑惑。不过,在后世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心中,无不为白胡子老头的胆量和骨气点赞。

白胡子老头之言道出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被地主豪绅盘剥的基层老百姓的呐喊声,能引起的又何止是有限时空档中的区域共鸣,但凡是一个正直的人,都会对他的话“心有戚戚焉”。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本来,还想看看三人更为精彩的对话,可惜历史的对话到此为止,因为斯诺到站了。他到达郑州后,即换乘陇海线坐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2 拜访的首位大人物:杨虎城将军

坐了两天两夜的长途火车,斯诺终于到达了西安。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后,斯诺拜会的第一位大人物就是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

斯诺见到杨虎城时,杨虎城正被家事、国事、自身的健康事所烦恼。在家事问题上,斯诺简要介绍了杨虎城的两位太太:一位是早先的原配,另一位是新式做派的知性女性,杨虎城处在两人中间非常伤脑筋。

这让斯诺想到了蒋介石,曾经的蒋介石也遭遇过杨虎城所面临的情感困境,这样的事情在那个新旧转换的旧时代并不少见。唯一不同的是蒋介石最后和原配分手,最终选择了宋美龄,从而博得了外国传教士们的认同。而杨虎城则陷入了感情的两难境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斯诺特别强调了杨虎城早先的身份:“土匪”。不过,斯诺并不在意杨身上所背过的这个难听的称呼,相反,这倒是让他对杨虎城有了格外的好感,因为在斯诺的眼中,当过“土匪”并不意味着他是个坏人。

用斯诺的话说:

“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一翻中国的历史,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

不得不说,斯诺的看法是非常独特的,有相当不错的历史洞察力。杨早年确实组织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还当过侠客头子,所以曾被清庭和北洋集团污蔑为“土匪”。现在看来,被坏蛋反对,这应该是一种褒扬。

不过斯诺在拜会杨虎城时,杨虎城可能是出于戒心,拒绝和斯诺谈论相关的国事话题,加之杨虎城当时正在受到头痛和关节炎的折磨,所以斯诺也就知趣地离开了杨的府邸,没有再作过多的停留。

尽管如此,从斯诺的笔下,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斯诺对于杨虎城充满了赞赏。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3 他乡遇故人:佛系省主席邵力子

斯诺在西安古城拜会的第二位大人物是陕西省主席邵力子,他们算是旧相识了。

早在1930年,正是在邵力子的引荐下,斯诺才采访到了风光无限的蒋介石,当时邵力子是蒋介石的私人秘书,时隔六年,邵力子已经上升到了地方大员的位子。

虽是故人,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出来,斯诺对邵力子的“兴趣”不大。

斯诺说邵力子是个能干的人,曾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大概就是斯诺对邵力子最大的褒扬了。

其他的描述,诸如邵力子年轻时入党、脱党的经历,他在陕西能控制的地盘(不出西安古城墙之外),以及邵和他大多数同僚一样,对待抗日“遮遮掩掩”的态度,甚至是半年后双十二那天邵力子连同蒋介石等一众人等被张学良、杨虎城控制的事情,实在看不出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当然了,不管怎样,斯诺还是应该感谢邵力子的,至少这位“佛系”省主席,向他证实了陕北前线(或许应该说是渭北前线)的战斗早已暂停了,因此,斯诺意识到,他或许可以在这个和平的间隙,穿越前线到达红色苏区,这是可能实现的事情。

斯诺接下来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拿好那份给伟人的介绍信,然后在指定的旅馆,等着那个对的人的出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斯诺和陌生人对话)

本文主要是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第一篇前两个章节”而写的读书笔记,也是我针对此书写的第二篇读书笔记。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676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4日 14:47
下一篇 2023年2月4日 14: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