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城市的“三味书屋”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其实现在的城市生活就是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缩影
你会不会在某天醒来时,突然之间厌倦了楼下每天恶臭的垃圾桶、拥挤不堪的地铁、每个月10号硬着头皮也要交的房租,以及那个只有附和没有自由的职场。于是想着出走吧,哪怕做个野人也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个男人像是喃喃自语地说,我要逃离这个像毒品一样的城市。当我在城市时,我曾无数次感到害怕甚至厌倦,只有在乡村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安稳。他的理由是:
1. 城市很贵。 住在大都市,每个月交完房租,我所剩无几,我眼睁睁看着别人买房买车登山看海,但我只能呆在自己合租的小屋子里白日做梦,行尸走肉。
2.城市很拥挤,也很喧闹。 我每天要面临早上7点半和下午6点半的高峰地铁,当我挤上地铁,还要跟冲去早市买菜带着口气的中年大妈和脸上满是青春痘的不青春软件男摩肩接踵。
3.城市扼杀了我的梦想。 我用尽所有力气花光所有运气,然而连经济上的满足都达不到,我的生活和梦想被至于不顾,我没有金钱和精力再去当翩翩追梦人。
4.所有人住在城市是一种浪费。 还是乡间好,一人坐拥五亩地,闲云野鹤自在行。讲到这里时,他已经跳脱出了个人情怀,用一种人类视野进行社会观察。
是不是似曾相识?
和你每一次生活中感到挫败的时候,冒出来的念头一模一样。
循环反复,生生不息。
人生的“百草园”
——我每日坐在堂屋复习功课。一抬眼,院子里那片花团锦簇便映入了眼帘。穿过那片绿,便是不高不矮的院墙,金银花们簇成一片布满了墙头,耸立着一个个小脑袋,一到夜晚便迫不急待吐露着怡人的悠香。院墙的后方便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再远点,便是长长的河流,远处的山便屹立在河的对岸。可坐在院子里,山却又分明映衬在院墙的身后,像一个天然的绿色大屏障。遇上雨天过后,站在院子里便能清楚地看到山上云雾缭绕。夏天的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仰头便是满天繁星,稻田里是片片蛙叫声,远处的的河流潺潺的流淌声,仿佛只有在这寂静的夜才会显得这般欢雀与热闹。
这些年,我愈发恋家。每日呼吸着大都市的尾气,人声鼎沸,时而有种要窒息的感觉。每次回老家,我便尽情地呼吸着院子里每一丝新鲜的空气。累时,彷徨时,看一眼眼前的这片绿,心便释然、淡定了许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愈发的恋家。
每当我在城市中处于事业瓶颈、感情失意或是心浮气躁时,总会回到老家。
其实家与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百草园”
它不是所谓的三室一厅,也不是所谓的一梯一户
父母唠叨的关心,奶奶慈祥的面容,傍晚的院子里传来的时断时续的虫鸣声,都让我感到安心与淡然。
还记得上学时,每次开学坐上远去的客车,泪水就不由得在眼里打转。当时以为是自己害怕面对永远做不完的题目,其实不是
工作后,每次离开家,踏上远去的征途,心理也会黯然神伤。
我才知道我们是放不下童年的玩伴,永远忘不掉那内心的乡愁,也割舍不掉对父母的牵挂!!!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