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苦旅由来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主要通过描写地理风物以及文化历史胜迹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例如莫高窟、宁古塔、寺庙、黄州突围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特性和历史命运。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尤其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也让我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获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好书!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苦旅由来

文化苦旅,之所以称作文化苦旅,是因为每一篇文章将景色与文化结合,以《西域喀什》为例,一共五章的篇幅,前四章均已文化开头,先是从各个文化的比较,包括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古巴比伦文化来引出喀什这是“文化汇聚的福地”这个观点,又以张骞的出使西域,包括印度佛教东传作证。对于文化的凸显可见一斑。

再说说刚才提到的《沙原隐泉》,文辞华丽却不显露于外,不张扬,文章质朴富有哲理又不失文采,只有大师级的作家才能忘怀文笔,到这么一种大师级的境界。看他的文章,心胸阔达,别人的游记都是融情于景,身系景中。他呢,则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俯瞰大地。《沙原隐泉》给人一种旅程的慢动作回放的感觉。他最令我佩服的是能用很美的语言把大道理讲出来。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苦旅由来

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实不仅做人要这样,文章也是如此,我认为沈从文先生的《文化苦旅》就做到了。

在他所描述的秀丽绝美风光之后,对民族,对历史,对生命的探讨,对不羁的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求索,都撼动着人心。明明有时候描写的是美景,却在看完文章之后引人沉思,看完一篇文辞优美的文章后仍能令人沉思,单是这一点就足够称为一个好的散文家了。

但不单是这样,它会让读者体会”怦然心跳“的共鸣,有一种“莫名感动”;《文化苦旅》让读者让我进行自我审视,也曾感叹人生百态。他会让你与作家产生共鸣。哇,我怎么没想到;诶,好像还真是这样;是呀是呀,常常会让你发出这样的感叹。从字里行间,我能够看到一个哲人瘦瘦的影子,背着手,低着头,纵情山水,一会儿静静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欲步却又停留。他惊叹、震憾,他婉惜、叹息,他伤感、高兴。皱着眉在慢慢地踱着,读者也与这位哲人一齐品味历史,体验文化。每读到一个地方,都会身历其境,都会有志趣高雅的文人为伴,面对都江堰,我如苍茫的士卒;面对江南的小镇,我心旷神怡,面对西域古城,我如千年前行走在大沙漠的商人。这种共鸣令我敬佩不已。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苦旅由来

当茶余饭后咀嚼着其中优美的文字,欣赏古代历史人物的零碎故事,能让人有所感、有所动。无需华丽的辞藻来凸显出文章的深度,听他娓娓道来,感受到那深邃的历史命运和对中华大地深深的依恋。余秋雨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冥思后的放松。

余秋雨先生有着极高的探索精神,他翻山越岭,用其独特的视角引领广大读者对中国的深层文化进行深思,掀开了历史沉重的面纱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别人写景无非写这个景多么多么美,但写到头,无非还是这美景罢了,但余秋雨先生就从文化层面切入,这样才让人津津乐道,也可以说是这种独特的眼光成就了这本书。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苦旅由来

《文化苦旅》光说文化文化了,再解释解释苦旅,我认为一个是旅行苦,一个是内容本身的苦涩。前者作者浪迹天涯,风尘仆仆,不说别的,单说作者在《沙原隐泉》那一章里爬沙漠,就够辛苦的了,也可称得上是“苦旅”了。后者是文化的苦行,这本书本身的资料并不甘甜,正因里头夹杂着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涩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味道。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

当茶余饭后咀嚼着其中优美的文字,欣赏古代历史人物的零碎故事,能让人有所感、有所动。无需华丽的辞藻来凸显出文章的深度,听他娓娓道来,感受到那深邃的历史命运和对中华大地深深的依恋。余秋雨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冥思后的放松。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文化苦旅由来

可能有的人即使读完了这本书,对文化的了解也只是一点点的表面,但我分明听到了那样深沉的敲门声,咚咚咚,在叩响中国文化的大门。《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文化苦旅》也可以说做是一场心灵的盛宴,背上旅行的包裹,为文化的传承而呐喊,为中国文化找一个确切的目标,我们责无旁贷。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858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4日 17:09
下一篇 2023年2月14日 17:14

相关推荐

  •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不要抱怨读书苦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吹和雨打,只有经受住了风雨,才能成功。《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名叫丽斯默里的美国女孩:她因为家境贫寒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老师却发现很…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9日
  • 天河观后感(敢想敢干,没有做不到的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在中学学习地理时首次了解到,但那个时候只是知道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个跨区域调水的一个案例而已,还不能理解在工程中面对的技术难题以及工程背后所面对的移民等难题。 主人…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0日
  •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走进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

    风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看十万个为什么终于知道答案了,那是因为大气运动造成的。 如果天空中的空气受热不均匀,一个地方空气突然热,一个地方的空气突然冷了,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0日
  • 杨靖宇的故事,35岁壮烈牺牲

    1931年11月,东北大地已经一篇冰天雪地,狂风如刀,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而此时,一个健硕高大的身影,急匆匆地前往中共满洲省委。他,就是刚刚被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杨靖宇。此前,他因涉…

    2023年2月7日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

    我认识阿富汗是从《追风筝的人》开始的。 以前,我不了解阿富汗,也不想了解,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就代表着荒凉、野蛮、战争、杀戮。但读了这部小说,从它沉着温暖、文采飞扬的语言里,从跌宕…

    体裁作文 2021年12月8日
  • 考研心得,努力的你最终都会有所回报

      在考研的过程中,我觉得除了学习是重点以外,还有一个是选择,就是关于信息的选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获得了足够多信息的你,也就可以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在确定好了选择之…

    2023年2月21日
  • 先富带动后富,先富会不会带动后富?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一句让人人欣喜若狂的名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在当时的条件下,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2023年3月2日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00字范文6篇,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文章1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

    体裁作文 2022年12月26日
  •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是我一直以来就想去实现的梦想,但我对它非常陌生,所以这个梦想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自从读《昆虫记》,我对大自然就非常熟悉了。   它讲述了一个个昆虫的故事,它们恪守…

    体裁作文 2022年5月30日
  •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10要点

    1.对孩子多一些鼓励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样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情绪能够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

    202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