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这本具有让人“思维升华”的文学作品。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里游历了多年,却依旧没散去它本身的辉煌。它是由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巨著,首次出版于1899年。《复活》曾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该作品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跟女主人公“玛丝洛娃”通过忏悔、自新,重新相爱,走上了精神“复活”之路。
然而出自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之手的作品绝不可能只是一段凄惨曲折的爱情故事。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沙皇专制制度给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日趋赤贫。而我们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却是当时的一位贵族青年,而我们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他姑母家卑微的小婢女。在一次服兵役路上聂赫留朵夫路过姑妈家,就在复活节的晚上,他强迫与玛丝洛娃发生了性关系,临别时他塞给她100卢布,此后便了无音讯了。
没过多久玛丝洛娃便知道自己怀了身孕。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聂赫留朵夫所乘坐的火车要经过这里,于是她便连夜冒雨赶往车站,但火车已经开动了。她看见聂赫留朵夫人喜笑颜开地坐在头等车厢里,就沿着车站台拼命追赶,然而火车还是载着负心人奔驰而去。在风雨中的玛丝洛娃悲痛地哭着,感觉到了自己与他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此她便再也不信仰上帝,她认为一切都是欺骗,当聂赫留朵夫的姑母知道她有了身孕之后,便把她赶出了家门,她去做女仆,受尽了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的孩子也因无法养育而离世。最后因生活所迫沦为了妓女。妓女的生活让她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于是开始了用酗酒抽烟麻痹自己。再一次,她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了监狱并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作陪审员。当他认出她时,良心受到谴责,想拯救她来得到救赎,于是便时不时来监狱看望她,并提出与她结婚,她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痛苦和按捺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情感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的灵魂“复活”过来,她开始关心监狱中受尽折磨的无辜人们,并要求聂赫留朵夫去帮助他们早日离开监狱。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后也是从心底里原谅了他。玛丝洛娃消除了对他的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觉地戒了烟酒,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拒绝与他结婚,而与另一个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我们的聂赫留朵夫在得到玛丝洛娃的原谅后,精神也得到了“复活”,他便放弃了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仇恨敌,而要爱仇敌”,认为这种做法是克服种种社会罪恶的做法。
托尔斯泰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俄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一开始她也是个活泼开朗的少女,结果遇到了上层社会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被他玷染抛弃,到最后被流放苦役。这一系列打击,经历的种种,使她褪去了天真,取而代之的是对社会的失望和对基层社会的憎恨,她的一生是对统治阶级和官僚阶级最有利的控诉和最无情的鞭笞。但整个过程玛丝洛娃并没有完全失去人性,在聂赫留朵夫帮助下使自己灵魂得到复活。这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我认为托尔斯泰塑造玛丝洛娃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关怀之情。
再说说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他在小说中的经历比玛丝洛娃更为复杂。他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更能烘托出主题的深刻形象。在拯救玛丝洛娃跟自我救赎的艰难途径中,他游荡在各种官员之间,他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官僚以权压人的荒诞行为和有钱人的腐朽思想。此外他还走访过玛丝洛娃的家乡,遇见过触目惊心的景象,他又唤起了少年时代的灵魂,坚定地站在了农民的立场决心将土地还给农民,这件事还在上流社会引起了如同暴雨般的强烈争议。聂赫留朵的精神复活,让他不再追求无节制的享受,让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这不只感动了玛丝洛娃还号召了世界上被阶级压迫的人民!
我认为托尔斯泰的书,千万不能忘记他的细腻,其中有很多细节都是不可以一掠而过的,不然你会损失很多。《复活》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著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一起解读其中的意义!
亲爱的顾念:
谢谢你细致耐心的导读,让人看到灵魂的重量,内心道德法庭的威力!所谓,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然而,当真的因为某些机缘而良知再次昭彰之时,“复活”的能量也势不可挡。最终,如你的介绍所言,自我的救赎和彼此的和解,也带给世界更多良性的启发和救赎。大抵,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新生。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4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