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散文(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逢中秋,宋代大文豪苏轼把酒问月,想起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一饮而醉,意兴阑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仰望着浩翰大海之上的明月,而此刻所思的人却远在天涯海角,遂吟诗一首,望月寄思,成了千古绝唱。

诗仙李白在花前月下独酌,“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举杯邀明月”,与月共饮,醉而舞剑,豪情万丈。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月到中秋分外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代张若虚面对春江皓月,感慨宇宙广垠浩荡、生命短暂,一首《春江花月夜》抒发了人类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的情怀。

毛主席一句“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令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爱情神话故事,歌颂忠贞的爱情和英雄革命烈士,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望月,赏月,拜月,颂月。或饮酒欢歌,或舞剑助兴,或赋诗作词,或挥毫泼墨。杜子美想念弟弟慨然长叹:“月是故乡明”,冯梦龙人逢喜事却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年轻的时候,我读着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品味着诗词里的美好意境,却不以为然。总觉得诗人的情感与我隔着十万八千里,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故乡的月果真比别处更明?中秋的月难道更圆更亮?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现在年过半百,虚度五十几个春秋。虽然不是“十处过中秋”,却也是在不同的地方,与不同的人,过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中秋。仔细想来,无论古今,过中秋所变换的,是时空,是人物;而亘古不变的,是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思乡游子对亲情对家乡的眷恋,是老人孩子对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期盼。无论身在何处,总会想起少儿时期家乡的明月,忆起与父母共度中秋的情景。

小时候过中秋,自然是在家乡,跟随父母过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月到中秋分外明)

那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其次就是中秋节了。除了跟随母亲,带了月饼、苹果、石榴等礼物,去看望姥姥、舅舅、姨妈,或者跟随父亲看望姑姑等亲戚外,照例是要大吃一顿肉的。阴历八月十五,正是黄堆集集市。父亲早起赶集,不但买各种月饼和水果,还会买一大块肥肉,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肥肉比瘦肉金贵,肥肉不但可以炼出猪油来,吃起来也香,瘦肉就便宜好几毛钱。母亲在家早已切了一大菜盆冬瓜。冬瓜炖猪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每人一大碗,吃的满嘴流油。那时候,家家生活拮据,一年从年头到年尾见不着荤腥儿,吃不到几次肉。能敞开肚子大吃一顿,真是幸福的事儿。

到了晚上,一轮圆月高悬在半空中,皎洁的月光如同清辉洒在大地上,婆娑的树影在晚风中摇曳,房屋像罩了一层似有似无的白纱。

父亲搬一张矮桌放在敞亮的院子里,桌子上摆几个盘子。有的盘子里盛月饼,有五仁的,有豆沙的,还有青红丝的。有的盘子里盛苹果,有黄金帅,也有红富士。桌上还摆放四五个大红石榴。桌旁边摆上小凳子,铺上一张芦苇编织的大席子。母亲把月饼和苹果分给我们吃。我们就躺在席子上,一边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月饼,一边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边听纳着鞋底的母亲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在母亲絮絮叨叨讲故事时,弟弟依偎在母亲怀里,早早就睡着了,小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小块月饼。

月光清亮,童年的思绪在一段段美丽的传说中仿佛长上了透明的翅膀,乘着朦朦的月光在夜空中欢快地飞翔。

待我吃完一块月饼再想伸手拿时,父亲阻止了我。母亲说,晚上吃多了不好,肚子积食会生病肚子疼的。我悻悻地缩回了手。

第二天,哥哥问我:知道爹娘为啥不让咱吃剩余的月饼吗?

“不知道!”我茫然地回答。

他就摆出无所不知的神态:“这些都是给咱姐姐留的。”那一年,大姐结婚出嫁了,二姐也独在外地上大学,这是她们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过中秋。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父母亲想念不在身边的两个女儿了。是啊,无论我们年龄多么大,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父母总是记挂着我们,尤其是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节里。

夜深了,我不知何时睡着了。再睁开眼时,已经躺在屋里的床上,身上盖着薄被子。月光透过窗子照进屋内,母亲就着月光仍旧纳着鞋底。抬头看,那轮圆月仍挂在天空,月光下,黑黝黝的院子洒满了一片朦朦胧胧的亮白,秋虫“唧唧”地鸣叫,此起彼伏,显得敞亮的夜晚更加静谧虚幻。

后来,我上了小学、中学,直到上大学前,中秋节都是与父母一起度过。八十年代末,我到渝读书。开学日期是阳历的九月初,中秋节就只能在外地过了。

为了减轻家中经济负担,也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一进入大学我就开始勤工俭学,做了家教。我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全家刚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不久。他学习基础不好,但聪明伶俐,勤奋上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进步很快,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学生家长特别高兴。知道我是独自一人在渝,中秋节那天,就邀请我共度中秋。主人除做了一桌子菜,还有月饼、糍粑、麻饼等点心,还拿出了一瓶桂花酒招待我。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糍粑和麻饼,桂花酒也是第一次喝,酸甜适口,满口生香,味道好极了。

离开学生家里,夜色已降临,一弯月亮挂在天空,月光因为城市明亮的灯火而显得有些暗淡。得益于起伏的地势和依山而上的重重楼房,山城的夜景独具特色。

我坐了公交车回校,公交车经过嘉陵江大桥。低头看,岸两边高楼射出星星点点的灯光映衬在河里,秋风吹过,河水反射出零零碎碎月光的波纹;抬头望,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但重庆是重工业城市,感到空气有点污浊,月没有那么圆,也没有那么亮,朦朦胧胧的。

坐公交后步行。月亮走我也走,月亮随着我走走停停,身影有时清晰可见,有时模模糊糊,一会儿在前边,一会儿又跑到后边。我感到了孤独,清冷。“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时,就想起了家乡的明月。真是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我读了四年大学,也过了四个不同的中秋节,一次是与室友们在宿舍里,一次是与同去读大学的山东老乡聚在鲁菜馆里,最后一个中秋是全班同学一起在教室里举办了中秋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爱上了这个南方的城市,思乡之情不再那么强烈,有点“乐不思蜀”。有时心底里就认定重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应验了那句诗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参加工作后,住单位的集体宿舍。室友也是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的,志同道合,很能聊到一块儿。第一个中秋节,恰好是礼拜六,第二天是礼拜天,照例不上班,可以睡懒觉。于是室友们兴致勃勃地到菜市场买菜,一起在小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做菜,烹炸煎炒,无非是酸辣土豆丝,凉拌嫩黄瓜,油炸花生米等,再买几个月饼,提一瓶红酒,大家一起“嗨”起来。我们摩拳擦掌,吆五喝六,猜拳行令。猜拳输了的,不但要喝酒,还要讲一个有关中秋的笑话,或者背一首关于中秋的诗词,过了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有一次我输了,就讲了一个笑话:我老家的左邻右舍两个邻居,大约都是40多岁,中秋节晚上一起喝酒。酒酣耳热,相互打赌,如果谁把3斤月饼一口气都吃掉了,另一个再白送3斤月饼。如果吃不下,就得输回6斤月饼。那时候还是“文革”末期,老百姓生活普遍拮据,也就刚能果腹,6斤月饼还是不小的诱惑。半斤烧酒下肚,头脑一热就答应了。本来已经吃了不少下酒菜,又硬生生地吃下那么多月饼,平时囔囔的肚子一下子塞进去那么多硬食,肠胃受不了,撑坏了肚子,疼的在地上打滚,直翻白眼,当时就进了医院……。说完笑话,大家嘘唏不已,默然无语。

抬头看,一大片云彩遮住了月亮。月色不太分明。过了许久,才从云彩后边探出头来。“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伤感无益,不如及时行乐。

成家立业后,自然是与妻子共度中秋。虽然家庭不算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团圆,也是幸福的快乐的。

有一年,我因公到四川涪陵出差。按照正常工作进度,完成工作回到济南正好是中秋节过后。想到家中任劳任怨的妻子,想到已经3岁活泼可爱的孩子秀儿,决心中秋节前到家,与妻子孩子共度佳节。于是,不分昼夜,努力工作,提前一个礼拜完成了任务。我愉快地收拾行囊,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先坐船从涪陵到重庆,再乘飞机到济南。

飞机到济南落地后,我想给秀儿买个玩具,就乘公交车到百货市场,花70元钱买了一个滑板车。我兴冲冲地赶到家,妻子惊喜,秀儿扑到怀里让抱抱,见到滑板车高兴得手舞足蹈,直转圈儿,推着就下了楼,给小朋友显摆去了。晚上,月朗星稀,我们站在楼道里,妻一手抱着秀儿,一手指着空中的圆月告诉秀:那是月亮,月亮上有月宫,月宫里住着寂寞的嫦娥、砍树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秀儿似懂非懂,好奇地望着月亮,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那晚的月特别大特别圆,也特别亮。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是啊,长情不如陪伴。生活也需要仪式感。一家人过节团圆有特别的意义。

“故乡白玉盘,中秋分外明”。故乡的月里有母亲温暖的怀抱,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有儿时的梦想和期盼。中秋的月里有亲人的情思,有恋人的海誓山盟,有游子眷恋的家乡,还有天下的炎黄子孙对中秋团圆的向往!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5441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8月23日 07:18
下一篇 2024年8月23日 07: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