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街市上,很多花店门口已经摆满了许多水仙花,我一直喜欢这种花,便也买了两盆带回家。
水仙不需要施肥,不需要沃土,只要换以一盆清水,便吐露全身的芳华。婷婷的影子,小襁褓一般的花骨朵,隐藏在绿色而细长的叶子间,说不定在某一个静静的夜晚,小小的身躯不知不觉地舒展、绽放,散发出悠远的、沁人心脾的清香。
奶奶也喜欢水仙花,每到水仙花季节,奶奶便会到花市精心挑选些水仙花,然后戴上老花镜,拿起小刀,轻柔又娴熟地削去水仙球外面那层褐色的薄皮,接着,慢慢地将鳞片一片片剥开,再雕琢花芽周边多余的部分,仿佛在创作一件艺术珍品。随着奶奶的巧手摆弄,原本普普通通的水仙球渐渐有了精致的模样,奶奶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那即将绽放的水仙花,仿佛也承载着奶奶满满的心意和对生活的热爱。等到水仙开放了,奶奶便会把用红丝带轻轻系个蝴蝶结做点缀,让它们更加喜庆一点。然后送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那小小的水仙花呀,传递着奶奶浓浓的情谊。

奶奶是我婆家的奶奶,退休前是卫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当初我和老公恋爱到他家时,见到古稀之年的奶奶的第一眼,便觉得亲切慈祥。加上我们都是语文老师,便有许多共同语言,奶奶总是拉着我的手,聊教育、聊语文、聊健康、聊未来……我们像相见恨晚的朋友、知己,而不像两代人。
奶奶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知书达理,她做过中学老师,后来到卫校任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
退休后,奶奶每天生活非常有规律,早晨到承天寺打太极,回家后读书、看报、写字、会客,中午自己煲各种营养餐,晚上看电视,睡前全身拍打、梳七七四十九下头、泡脚。由于奶奶注重保养,所以她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
结婚后我们三世同堂,共居一栋三层楼的民房,奶奶住一楼,我们住在三楼,公婆住二楼。后来我有了孩子,奶奶也就有了重孙,成了四代同堂,这个大家庭变得更热闹了。当时因为婆婆还在上班,所以帮忙带孩子就落在奶奶身上,奶奶把带孩子当做一件乐事,我发现奶奶似乎一下子返老还童了,她和她的重孙说话、唱歌、念童谣、做游戏。
奶奶会用孩子的口吻把孩子每天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那本褪色的日记本我至今视如珍宝地收藏着。
“今天我用自己编的词唱了一首儿歌,把阿太乐得哈哈大笑。”
“晚上妈妈去学校督修,阿太给我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想起了妈妈不在身边,就默默地流泪。”
……
日记语言朴质无华,但很多有趣的生活片段被记录下来。往事历历在目,我可以感受到奶奶文字背后满满的爱。奶奶字体娟秀大气,如同她的人一样,我曾经把这些日记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多朋友看到后纷纷点赞、留言,夸赞奶奶特殊的带娃方式。
我曾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又是班主任又是主科老师,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经常把作业、考卷带回家批改,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天晚自习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奶奶戴着老花镜,正认真地帮我改考卷,她的眼神专注,手中的红笔不时在试卷上圈圈点点。看到这一幕,我眼眶瞬间红了。我赶忙走过去,轻声说:“奶奶,您怎么帮我做这个,多累啊。”奶奶抬起头,笑着说:“孩子,你每天太辛苦了,我也曾是语文老师,这点忙我乐意帮你分担点。”
我知道,奶奶这是用她的方式爱我。这份爱,深沉而温暖,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力量。
如果不是2007年冬天那场意外的车祸,奶奶也不会猝然离世,也许她能活到100岁。
冬日的暖阳洒在窗前这些亭亭玉立的水仙花上,所有的过去的美好时光都像我桌旁的这水仙花一样飘着淡淡的花香。虽然奶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我一直将她视为我生命里最可爱的一位长辈和朋友。直至如今,奶奶那慈善和蔼的神情,温柔亲切的话语,就像这优雅的水仙花一样,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馨香。
有一些花朵,使人难忘;有一些人,使人永远怀念。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6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