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在《三国志》中亦附有陈寿在《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国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谈论诸葛亮的功绩。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历史评价: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司马懿:①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朱元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

曾国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帅,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举郭、费、董三人治宫中之事,举向宠治营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则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军中亲为裁决焉。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王震:诸葛孔明这个人物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裂状态很不满意,他一直怀有统一中国的远大志向,很值得尊敬。

轶事典故: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成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

孔明择妇

荆州名士黄承彦听闻诸葛亮想要结婚,就去找诸葛亮对他说:“听说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虽头发黄、皮肤黑,但是其才华可与你相配。”于是诸葛亮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迎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诸葛亮娶丑妻的事情遭受到了当时人的嘲笑,并因此流传说一句谚语,叫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吝于宽赦

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恰当的恩惠。所以匡衡、吴汉治国就不认为无故赦罪是件好事。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曾与陈元方(陈纪)、郑康成(郑玄)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可洞悉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景升父子(刘表、刘琮)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后来费祎主政,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因此削弱不振。

人格魅力

司马懿曾给诸葛亮写信提到,降魏的蜀汉大臣黄权经常坐起来赞叹述说诸葛亮,甚至都不顾贻人口实之嫌。司马懿本人在与诸葛亮交战时,派人秘密查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乘坐素车,戴葛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进退。司马懿听说后叹道:“可谓名士矣!”

后来东晋桓温征蜀,曾遇见一个一百多岁的诸葛亮生前时的小吏,问诸葛亮可以与如今何人相比。小吏回答:“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正不见其比。”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气得周瑜箭伤复发吐血身亡,临终叹“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是公元2世纪的“80后”。

这一年曹操27岁,已经当过好几年县级官员,目前在朝廷是品秩六百石的议郎;刘备21岁,刚刚结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关羽和小两岁的张飞,在家乡涿郡一带伺机而动;周瑜6岁,司马懿2岁,孙权还没有出生……

与“50后”的曹操、袁绍和“60后”的刘备、吕布等人相比,“80后”的诸葛亮出生得有些晚,但与同辈人司马懿、孙权相比还不算太迟,总算赶上了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诸葛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其时,天子名叫刘宏,即汉灵帝,东汉倒数第二任皇帝。他的前任是汉桓帝刘志,他的后任是汉献帝刘协。这三位都是倒霉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太好,尤其是前两位。

多年后诸葛亮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他每次与人聊起桓帝、灵帝来都有点咬牙切齿的感觉(莫不痛恨),在他看来,后汉之所以倾颓以至灭亡,主要缘于桓帝、灵帝两位当权者亲小人、远贤臣。

的确,这不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宦官当权,奸臣阻道,正义得不到伸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民变频起,国家风雨飘摇。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恐怖的时代,延续数百年的两汉政权正日薄西山。诸葛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汉灵帝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阳都,琅琊是郡国的名称,阳都是个县城。东汉全国分为13个州,今天苏北、鲁东南一带那时归徐州,琅琊本是徐州下面的一个郡,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京为琅琊公,建立琅琊公国,后来刘京晋爵为琅琊王,建立琅琊国,这个“国”相当于郡,治所在开阳县,下辖琅琊、诸县、阳都等13个县。

有两条大河从琅琊国穿境而过,一条叫沂水,一条叫汶水,两河交汇之处就是阳都县城,其故城遗址仍在,属山东省沂南县。

汝颖多奇士,山东出大汉。古代山东为东夷之地,据考证,东夷人可能是介于白种人与黄种人之间的一类人,他们普遍身材高大。诸葛亮成年后就是个大高个儿,史书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代一尺合今0.235米,照此计算诸葛亮身高约1.88米,在平均身高低于今人的汉末,诸葛亮往人群里一站,显得非常突出。

唐代有本名叫《姓源韵谱》的书,里面有对诸葛亮相貌的进一步描写,说他身材很好,如松柏挺拔,皮肤有点粗糙,但文理很清晰(形细如松柏,皮肤枯槁,但文理润泽)。《姓源韵谱》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学者张九龄,尽管他距诸葛亮时代也有几百年了,但应该不至于瞎编,可能他看到了某些我们现在已无法看到的史料。一般公认的是,成年后的诸葛亮个子挺高,不胖,身材修长,喜欢穿流行于汉末士人中的那种便装,有风度,有气场。

两汉时期琅琊国一带绝非穷乡僻壤,受沂水、汶水的滋养,此地十分富足,且文化昌盛,名儒经师辈出,它是黄老之学的发祥地和全国知名的易学中心,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重镇。儒家思想对人们影响至深,形成了厚道直爽、重仁信义的民风。

中国有两个地方的人爱夸自己家乡好,一是山西人,爱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再一个就是山东人,爱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有人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就会跟他急。齐鲁也出好汉,《水浒》一出,无人争锋。

齐鲁不仅崇儒学,还兴兵家,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著名兵家均出自这里。宋代官修《武经七书》作为兵家的必读经典,其中《六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等四部最重要的兵书的作者都来自齐鲁地区。

诸葛亮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虽然早年事迹大都不可考,但山东汉子身上共有的自然基因和齐鲁文化留下的人文基因对他无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为他的成才和性格形成都打下了基础。

据《吴书》记载,诸葛亮的祖籍本是同郡的诸县,即今山东省诸城市,后来迁移至阳都。秦末,葛婴随陈胜吴广起义屡立战功,但是被陈胜听信谗言后杀害,汉文帝时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就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但这只是阳都县诸葛姓氏起源的一种说法,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们出于葛姓,在伯夷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来居住在琅琊郡诸县的葛氏一支迁往同郡的阳都县,因为阳都县已有葛姓,为了区别就把后迁来的葛姓称为诸葛氏;二是说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的,总是被读为诸葛,以后干脆改称诸葛氏。

不管怎么说,阳都诸葛氏都是有来历的大姓,而《三国志》里提到的诸葛丰,就是这个家族的骄傲之一。

诸葛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诸葛丰字少季,西汉初年人,以刚直著称于世,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这个职位很显赫,相当于清代的直隶总督。两汉时期历任司隶校尉中当数诸葛丰名气最大,因为他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深得百姓尊重。所以,诸葛丰仅仅凭着担任过司隶校尉的资历就在《汉书》里有了自己的传记。

曹操年轻的时候在洛阳、顿丘和济南等地当地方官,他想有一番作为,也干了一些实事,某些方面就是受诸葛丰的影响。曹操统一河北后邺县成为他的大本营,曹操曾经为找不到合适的官员而苦恼,感叹道:“到哪里能找到像诸葛丰这样的人才呢?”

虽然诸葛氏出于名门,但还算不上望族。汉末是一个门阀渐起的时代,像汝南郡袁氏、颍川郡荀氏、弘农郡杨氏、太原郡王氏那样威名显赫、几世几公的巨族纷纷涌现,在政治上呼风唤雨、左右时局,与他们相比,诸葛氏家族要逊色多了。诸葛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三国时期

诸葛亮的父亲名叫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郡丞,品秩六百石,是品秩二千石的郡太守的下属。东汉的一个郡介于现在的省与市之间,大郡相当于一个省,小郡相当于现在一个或若干个市。汉末之前,郡太守地位很高,当时朝廷里部长级的九卿品秩也是二千石,所以郡太守相当于“省部级”官员。

郡太守一般有两个助手,郡丞和长史。郡丞是太守的副手,相当于“副太守”,长史相当于郡政府秘书长。诸葛亮的父亲虽然品秩不高,但地位也不算低,至少相当于“副市长”。

不过,郡丞的职守很重要,其政治地位却很一般。因为严格地说,郡丞并不算“官”,而只是“吏”。在古代官僚政治中,官和吏有着严格的分野。官是那些通过国家选拔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吏是官府聘任的协助长官办事的人员。官由朝廷考核,决定升迁;吏由长官考核,决定去留。

诸葛珪能做到郡丞,说明他有才干,就像先祖诸葛丰那样是个实干型人才。而他只做到了郡丞,说明他虽然有才干,却缺少背景,或者缺少飞黄腾达的机遇。

泰山郡不属于琅琊国所在的徐州,属于相邻的兖州,不过泰山郡与琅琊国相邻,由泰山郡郡治奉高到阳都县并不太远,只有100多公里。史书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幼时是否随父亲到泰山郡生活,但两地路途不远,即使诸葛亮一直生活在故乡,父亲也可以经常回来探望。

诸葛珪的长子诸葛瑾,少游京师,对《毛诗》《尚书》《左氏春秋》有研究。作为诸葛氏家族的长子,诸葛瑾到京师洛阳唯一的目的只能是求学,目标很有可能是太学。

太学是朝廷官办的最高学府,来这里求学不仅是拿张文凭和找寻一条晋身官场的阶梯,而且也是为了自己得到深造和提高,因为这里是各路精英荟萃之所,据史书记载,袁绍上过太学,曹操也是从这里毕业的。

诸葛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诸葛珪把长子送到洛阳读书,说明他有眼光,也说明他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如果天下没有大乱,如果家里没有出现后面的那些变故,诸葛亮长大后想必也会到太学求学,成为一名学者,或者由此走向仕途吧。

可是,乱世改变命运,家庭的变故也会重新规划人生。

据史料记载,诸葛瑾长诸葛亮8岁,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姐名字和年龄均不详,弟弟名叫诸葛均,小诸葛亮3岁。

诸葛亮的母亲去世得很早,为了照顾他们姐弟的生活,远在泰山郡任职的父亲续了弦,这位继母姓氏不详,但孩子们对她都很孝顺,尤其是诸葛瑾,因为孝顺继母而为人称道(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

不幸的是,诸葛亮8岁时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原本幸福的一家接连遭到如此打击,这些都深深烙在了少年诸葛亮的心中,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性格的形成。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24426.html

(3)
上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23:45
下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23: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