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是江苏南京人,截止2022年,钟南山院士86岁了。
2020年1月,湖北武汉爆发肺炎疫情。随着春节临近,人口流动加剧,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向全人类发起了挑战。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年迈体弱,深入疫区,奋战在抗击肺炎的最前沿,他弹精竭虑,他废寝忘食。
在这场对抗病毒的战争中,是什么在支撑着钟院士日夜攻关,他又有过怎样曲折的人生经历?
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父亲是我国儿科学专家钟世藩,母亲是广州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廖月琴。因他出生的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即紫金山)的南面,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给儿子取名为“南山”。受父母影响,钟南山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9岁那年顺利考取了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
钟南山不仅功课好,而且痴迷体育。入学后,他就成了北医出类拔萃的田径运动员。后来学校安排钟南山参加我国首届全运会,为了加强训练,他申请到训练条件较好的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练习跑步。
在这里,他认识了知心爱人李少芬。李少芬与他同龄,说来也巧,两人家长都从医,他们两家是世交,钟南山与李少芬从小就相识。当时李少芬在国家女篮服役,她技术全面,中锋、前锋、后卫这三个位置都胜任。1958年,李少芬随中国女篮出访法国,一路横扫9战全胜,同年她和队友又击败欧洲劲旅捷克斯洛伐克女篮。钟南山与李少芬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他们一起训练,一起畅谈人生,很快擦出爱的火花。在爱情激励下,钟南山门门功课优秀,还夺得北京市高校运动会400米跑冠军。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
经过5个寒暑的刻苦努力,钟南山毕业了。他因成绩优秀,被留校任辅导员。1963年底,他与李少芬在北京结婚。风华正茂的钟南山雄心勃勃,打算在医学界干出一番事业来。然而事与愿违,1966年一场政治运动席卷全国。由于钟南山的父母都是医学专家,又都有过留学经历,钟南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后代。他被停止了工作,校领导让他去烧锅炉。
这是单位最脏、最累的活。钟南山每天都要挥舞巨大的铁锹,不停地往锅炉里填数千斤煤,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下班后他筋疲力尽,浑身上下都是黑黑的煤灰。1967年12月的一个傍晚,钟南山躺在煤堆上,他不甘心将自己的青春消磨在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里。同时想到千里之外的父母正在遭受不公正待遇,他不由得泪眼模糊。
两年之后,钟南山的处境有了一丝转机。由于他在业余时间能把一根黑管吹得惟妙惟肖,单位领导看中了他这方面的特长,派他随下乡医疗队到农村进行文艺宣传。钟南山很高兴.因为他想在吹黑管的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百姓看病。
1969年秋天,钟南山跟随医疗队来到了河北省宽城县。这里偏僻、贫困,医疗条件十分简陋。钟南山跟着医疗队整天去做文艺宣传,当真遇到病人的时候,同行的工作人员却束手无策,顶多在病人痛得很厉害的时候,给他们打一针止痛药。钟南山想亲手为百姓治病,却遭到领导大声呵斥:“你政治上不合格怎么能给贫农看病呢?”
组织上不信任,看着那些饱受疾病摧残的百姓,钟南山的心像针扎一样难受。就在这时,远在广州的母亲因不堪批斗折磨,她竟然选择了自杀。噩耗传来,一向坚强的钟南山失声痛哭。
1971年夏天,钟南山被调到广州。此时妻子李少芬已在广东体育系统工作,他考虑到离家近,照顾父亲更方便,于是那年8月他到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部当了一名医生。
一个月后的下午,急诊部接到电话,广州罗岗有一个肺结核患者正在大口大口吐血,急需抢救。当时窗外正在下着瓢泼大雨,科室主任正在考虑派谁去干这个苦差事,钟南山主动请缨。
当钟南山冒雨赶到那里时,当地的医生已为患者作了初步的诊断和护理。因为患者曾患有肺结核,目前所有症状似乎都表明是肺结核大出血。见情况紧急,钟南山火速将患者送往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
第二天早晨,钟南山刚刚走进办公室,马上感受同事的异样目光。主任严肃地对他说:“昨天你接诊的那个病人出现了异常。肺结核研究所的人说,患者是胃出血根本不是肺结核咳血,你马上再把患者接到咱们医院!”
钟南山连忙将患者接回了急诊科。经过几个小时手术,钟南山和同事们从病人胃里取出一根粗大的鱼刺。原来是鱼刺扎破了胃动脉引起的大出血。病人虽然转危为安,但那次误诊像一根刺一样,永远留在了钟南山的内心深处。从此为查清患者的病因,钟南山常常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深夜。在8个月时间内,钟南山写下了4大本120万字的医疗工作笔记,体重减轻了12公斤,苍天不负苦心人,他很快他就胜任了临床工作。
1972年,广州医学院成立了慢支炎防治小组,满怀工作热忱的钟南山主动参加该小组。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同时还研究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当时单位连一台像样的呼吸机都没有,对于危重的肺病患者,钟南山就和同事们轮流用手捏皮球呼吸器的办法,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
1978年3月,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在会上,钟南山与侯恕副教授合写的论文,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委鉴于钟南山在呼吸疾病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决定派他去英国伦敦公费留学2年。消息传来钟南山激动得彻夜难眠。
这年9月,钟南山到达伦敦,跟随导师佛兰里教授开展研究吸烟对人体的影响。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在一次实验中,钟南山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并多次抽血测定浓度。钟南山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一度达到22%,这相当于一个人连续吸了60多支香烟。实验临近结束,他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一下子瘫软在实验室。佛兰里和多位实习生都被钟南山忘我的献身精神感动了。
那次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钟南山不但证实了弗兰里教授的一个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公式的不完整性。弗兰里教授激动得泪光盈盈,抱着钟南山连声说:“谢谢,谢谢你帮我完善了实验数据。”
实验室有一台血液气体平衡仪.钟南山要经常用它标定实验数据。可那台仪器,早就坏了已经闲置一年多。钟南山总共才有两年的进修时间,每分每秒对于他都十分宝贵。钟南山来不及多想,他从自己身上抽了800毫升的鲜血,经过30多次反复校正,仪器终于“复活”了。佛兰里先生抚摸着修复好的血液平衡仪,感动地对钟南山说:“你为我们节省了3000英镑!”在一旁的英国医生奇怪地问:“钟医生,你在中国也修理过这种仪器吗?”钟南山如实回答:“我是到皇家医院才第一次看到这种仪器的!”导师感慨地说:“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
留学期间钟南山与英国同行合作,先后取得了6项重大科研成果。1981年钟南山谢绝了导师的重金挽留,执意回国。弗兰里致信我国驻英使馆。他写道:“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钟世藩得知这些后,第一次对儿子进行了表扬:“好样的,咱就得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能干事儿。”钟南山当场流下了热泪,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从来没有特意表扬过自己,老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成为真正受人尊重的、在国际上有威望的学者。
回国后,钟南山进入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工作。英雄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在那里他与同事一起制定发展计划、搞课题公关。然而,所里很多设备非常陈旧,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钟南山决心改变过去等上级拨款的状况,他想用自己的所学,研制出单位急需的设备、仪器。
于是钟南山一次次去资料室查资料,与同事们讨论、论证。从此人们经常看到钟南山办公室的灯彻夜不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创制出简易的支气管激发测试仪。该仪器在临床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价格却不及国外同类产品的八分之一。
就这样,钟南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几十年。在此期间,他研制出中药降气定喘散、GD型峰速仪。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1996年4月,基于钟南山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授予钟南山教授“中国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当选院士之后各种社会活动骤然增多,但是钟南山推掉许多应酬,把全部身心放在重大课题和患者的身上。面对外界纷纷扰扰的名利诱惑,他体现出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
2002年11月,广东出现了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型肺炎。三个月后,广州感染非典的人数急剧增加。多家医院面临严峻考验。当时社会上传言这个病医院都治不好,许多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往往是抢救一个人放倒两三个大夫。广州某医院一下子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非典”。得知这些情况,钟南山心急如焚。
那时,钟院士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身体状况,检查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2月18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在广东送去的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肺组织切片里,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非常典型的衣原体颗粒图像。钟南山却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致病原因。后来事实证明钟南山的观点是正确的。当时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2003年6月,在我国爆发的“非典”终于在众多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抗击中渐渐平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坚强的团队以科学的精神,高超的医术,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总结并提出救治“非典”病人的医疗方案,他被众多媒体誉为“抗击非典第一人”。
钟院士的爱人李少芬,早年从国家女篮退役后,曾任广东女篮教练、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省篮协副主席。至今,她仍然担任广州市篮协的顾问,为体育事业作贡献。
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钟惟月在20世纪90年代是国内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在1994年还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纪录,退役后在南加州大学就读会计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他们的儿子钟惟德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医生。在父亲感召下,姐弟二人都是国家难得的人才。
2020年1月,湖北武汉爆发肺炎疫情,已经84岁的钟南山不顾年迈体衰,白衣逆行,深入疫区与病毒作斗争,并担任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组长。他开会组织讨论,分析病毒样本,长途奔波研究疫情,和衣而卧是常事。甚至在参加央视《新闻1+1》连线时,他累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可他却从来没有一声抱怨,“既然国家需要,那就要去”,这是他给自己的理由。那一刻,全国亿万观众为之泪目……
铮铮风骨,国士无双。在武汉疫区,曾有记者红着眼圈问年迈的钟老:“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你在医学道路上拼搏,与凶猛的冠状病毒搏斗?”钟南山平静地说:“动力来自病人求生的渴望,来自解除病人痛苦的责任感,也来自为病人治好病后所得到的安慰和鼓励。”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钟南山院士及众多医护人员奋战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一定攻坚克难,打赢这场看不见的硝烟的战争。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人民一定会再次创造人间奇迹。向钟南山院士道一声辛苦,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2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