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在办公室,听到外面走廊上有人大呼三声:“你去找×××(班主任的名字)要去!”听声音是平时一个在班上成绩上等,也比较遵守纪律的学生。我走出来问她什么事,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 也许她没想到我会在办公室,也许是对我这个班主任十分不屑,不然怎么会大张旗鼓地叫老师的名字?我跟她说:“以后出去了你别说是×××教过的学生,因为我×××已经告诉过你要尊敬师长,要懂得感恩!你记不住,所以不要说是×××的学生,你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是家庭教育缺失!”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又能怎样呢?
- 在中国,与人打交道,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称呼对方。在西方人看来,姓名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不怎么看重,甚至孩子可以给父母起外号。中国则不然,中国人的称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有姓、名、字、号、室名堂号等,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以及自己的志向、情趣等,是个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名字。认为不尊重自己的名字,就是对自己的侮辱。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因为称呼不当,而引起不快的现象出现。因此,恰当地、礼貌地称呼别人,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最基本的素质。
- 梁启超先生曾经在清华、北大任教,有很多弟子。几十年之后,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学术界德高望重的权威。但他们在提到老师梁启超先生的时候,依然不敢直呼其名,而称“任公先生”。“任公”是梁先生的号。在学术讨论会上,每当提到梁先生时,他们甚至会站起来说:“当年在任公先生如何如何教导我们。”
- 启功先生原姓爱新觉罗,是清皇室的成员。辛亥革命之后,皇室的处境就日渐窘迫,他在北京一所小学教书。小学校长说他没有大学毕业的文凭,把他解聘了,于是生活非常艰难。有人向辅仁大学校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推荐了他,希望为他谋一份工作。于是,陈垣先生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跟自己学习,同时在辅仁大学给他安排了教职。多年之后,启先生终于成为著名学者。陈校长对他恩重如山,启先生一直铭记在心。
- 今天是感恩节,我且不说学生要如何感恩老师,但对老师最起码地尊重还是应该有吧!
- 班上很多学生在背地里都会直呼老师的名字,我不知道这些学生在家里有没有受过良好的家教,在父母的祖辈面前是否会直呼长辈的名字,至少他们在学校里是没有尊重老师的。虽然在老师面前似乎不敢冒犯,但背地里给老师起绰号,叫老师的名字,对老师的穿着打扮品头论足的现象时时存在,家长们是不是应该好好跟自己的孩子上一课呢?
-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对学生没有惩戒权,他们知道老师不能对他们怎么样,但这样的行为如果任由他们发展,我想今后走上社会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