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节古诗,流传了千年。千百年来,不知动了多少人的情,湿了多少人的心。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 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雨中问路图。
诗人孤身漂泊在外,而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雨纷纷”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凄迷感伤的画面,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蕴含着诗人雨中前行时的苦闷伤感和继续前行时的振奋希望之情。
2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3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
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显得孤寂。
后两句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表达了诗人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4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清明时节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诗人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表现出一派闲适的心情。
5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
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
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程颢笔下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
6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6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