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以缝衣细节刻画母亲对远行游子的牵挂,”密密缝”暗喻母爱绵密,”寸草心”与”三春晖”对比,表达子女难报母恩的愧疚。

【2】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通过母亲为儿缝衣、读信、心疼消瘦等场景,展现母爱无微不至,末句写游子因母担忧而隐忍漂泊之苦。

【3】
《别老母》·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风雪夜离别白发母亲,诗人痛感自己无法尽孝,”有子不如无”是极致的自责,反衬母爱之伟大。

【4】
《墨萱图·其一》·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赏析:以萱草(象征母亲)起兴,”倚门”写母亲盼归的焦灼,”行路苦”则道出游子漂泊的艰辛,双向深情。

【5】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母亲虽居北方,却时刻牵挂南游的儿子,连月下杜鹃啼声都触动思子之情,母爱跨越山河。

【6】
《思母》·唐·舆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
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
曾典袈裟籴米归。
★赏析:僧人忆母,母亲生前典当衣物换米养育自己,如今柴扉空荡,只剩泪湿衣襟的悔痛。

【7】
《忆母》·清·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赏析:母子分隔两地,诗人流泪思母,却推想母亲的泪水更甚,凸显母爱之深。

【8】
《诗经·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以和风(凯风)比喻母爱,酸枣树(棘心)象征子女,感念母亲辛劳养育,自责未能回报。

【9】
《送母回乡》·现代·寓真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母亲病重,诗人仓促送医却无力回天,悲怆中尽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

【10】
《乌夜啼》·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赏析:借乌鸦丧母后哀鸣不去的意象,隐喻人类失去母亲的永恒伤痛,反衬母爱的不可或缺。

【11】
《晒旧衣》·清·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亲旧线痕。
★赏析:一件母亲缝制的旧衣,承载三十年温情,”余温”与”线痕”成为母爱的实体象征。

【12】
《无家别》·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赏析:战乱中母亲病逝荒野,诗人痛悔未能尽孝,”两酸嘶”写母子阴阳两隔的悲鸣。

【13】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唐·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赏析:母亲不辞劳苦织布供儿读书,只盼其成才,”衣服常新”是母爱最朴素的表达。

【14】
《忆父》(暗含母思)·清·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
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
几度乘风问起居。
★赏析:虽题忆父,但”梦魂乘风”的急切,亦折射母亲对游子的日夜牵挂。

【15】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游子不问人事,只问窗前梅花,含蓄透露对家中母亲的思念——因那是母亲最爱的花。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8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