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狼爸教育等等,但是时代在进步,教育方式也在进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打,在孩子犯很大的错误的时候,也可以科学地去体罚,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何科学地体罚,请看到最后第九条!
网络引用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体罚会造成以下影响:
1.打孩子往往逼得孩子学会说谎
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就会审问孩子,一旦孩子实话实话,我们往往都是一顿打骂。这样就会造成下次孩子再犯错误的时候,就会说谎话,因为说谎可以不挨骂不挨打。
2.打孩子会使孩子破罐破摔
孩子挨打会有以下心理的转变:
①首次挨打战战兢兢;
②两次挨打哭个不停;
③十次挨打眉头紧皱;
④百次挨打骨头硬硬;
⑤千次挨打功夫到位;
⑥酣然微笑进入梦中。
可以发现,随着挨打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会慢慢觉得无所谓,反正无论犯多大的错误,都是挨打,有时候,激进的孩子,会犯的错误越来越大。教育孩子不能只依赖棍棒。
3.打孩子容易造成孩子身体的损害甚至死亡
恼怒的时候往往让人失去理智,不顾后果。新闻上可以看到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悲剧,有时候只是想通过体罚让孩子长长记性,但是在体罚的过程中,一旦孩子顶嘴或者想起前面孩子的错误,会使人失去理智,对孩子打的时候收不住手,造成悲惨的结果,往往会破坏一个家庭,带来家庭永久的伤害。气愤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孩子,要控制,理智的时候再去教育孩子,避免悲剧产生。
4.打孩子容易使孩子失去自我教育的原动力
用暴力手段惩罚孩子,往往会让孩子的自省能力丧失。当孩子经常受到暴力对待时,对于做错事的行为就很难有愧疚感,因为频繁的暴力惩罚在很大程度上将孩子的愧疚感降低了,所以暴力给孩子带来的是自我反省能力的丧失。父母喜欢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也会受父母的影响,用暴力解决问题。当孩子在同其他人相处遇到问题时,就会学习父母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父母因为同样的事情而多次对孩子进行暴力惩罚时,那么今后孩子碰到这类事情时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比如孩子因为没有将自己的书桌收拾干净而多次受到暴力惩罚,那么今后当他看见周围的人没有将书桌收拾干净时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特别是对亲近的人,比如自己的配偶或者是自己的孩子。
5.打孩子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
挨打就会说谎话,在打他的人面前规规矩矩,在别的人面前露出本性。长期在压抑的情况下,一旦释放就会如同出笼的野兽一样。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在父母面前会表现得非常乖巧,但是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就会释放自己的本性,而且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更多地采用以暴制暴的方法。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畸形的心理。
6.打孩子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
我为什么挨打,因为家长个大,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强的可以欺负弱的,大的可以打小的。这样的孩子容易在学校欺负小同学,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严重的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7.打孩子会形成孩子的变态心理,甚至使孩子走上邪路(“暴君”或“奴才”)
孩子挨打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错误,而是世界不合理。有的家长以为打是亲骂是爱,他以为打孩子是爱孩子。但是在孩子心里不是,我觉得世界不公平,我愤怒,可我没办法,等我长大以后报复社会。这样会使孩子形成变态的心理,打孩子之后,家长的威望会在孩子心理降到最低点,甚至认为家长是个暴君。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成为一个暴君。经常挨暴打的孩子,容易产生厌世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也会变得唯唯诺诺,如同奴才一样,被别人欺负不敢反抗。这样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危害,这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8.这些孩子绝对不能打
①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越打越疏远,越打越叛逆。
②孩子已经受到很大的委屈,不能打。雪上加霜的事千万别干。
③过于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天性敏感,处理应激能力有限,打会加重孩子的压抑心理。
④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种受虐倾向,将来会无意识地接受男人的暴力。
9.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要科学地使用体罚
有一位爸爸发现,科学使用体罚不仅能杜绝孩子的坏行为,还能增进亲子情感。他的做法是:
第一,孩子是否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错了,是否愿意接受惩罚,如果愿意那代表他的心理是可以承受的;
第二,体罚仅仅局限于打手或屁股,不可以有扇耳光、用脚踹等暴力动作;
第三,在体罚时不可以带有愤怒的表情,否则会让孩子误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
第四,90%以上的体罚是针对约定过的错误行为,比如玩游戏过度、恶性撒谎、过激行为等,一般在家规家训中会体现出来;
第五,体罚结束后,一定要表达内心的关怀,包括身体上的安抚,比如有位爸爸说:“宝贝,打你的时候爸爸其实很难过,你疼在手上,爸爸疼在心里,可是爸爸又不想破坏我们的约定。看到你犯这样的错误爸爸担心你记不住,所以不得不这么做,但是爸爸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到,爸爸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打你,因为慢慢的你就能自己管好自己了!”
任何人都不可能时刻保持理性,情绪失控是所有人都会有的经历,但有一部分人自我控制能力欠缺,非常容易情绪失控,但并不能因为情绪失控是所有人都会犯的错就认为这是一种不需要关注的行为。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8436.html